花一两银子让孩子去念书,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也不算是多大的负担了。
不过,他们毕竟才刚到这里,以后还要建房子、买家具用品等,要花的钱也不少。
要是孩子多的人家,全部送去学堂,束修就得好几两银子了,还是会心疼的吧?
老村长在思考着,他不得不为全村人以后的生计着想。
“苒丫头,照理说,这一路上有你带着大家打猎卖了这么多皮子,大家伙儿都多少攒了些银钱,但是这束修,一个娃儿一两银子,家里有几个娃儿的,这负担也不小。你说,可不可以用其他的来代替呢?比如咱们收了粮之后,也给几斗米当束修?”
乔苒也理解大家现在的不容易,说道:
“村长爷爷,我现在也只是这么提议,具体要收多少束修,还是要先找到合适的夫子,看他的意思。要不然咱们先这样,先统计一下村里有多少人家愿意送孩子上学堂的,大概有多少个孩子,如果上学的孩子多,那束修应该能少一些。上学的孩子太少的话,人家夫子过来教书,一年才赚个几两银子,肯定不乐意。我打听过了,一个私塾先生大概的月银是一两到二两,一年十几二十两,若是咱们村能有二三十个娃儿上学,那每个人的束修应该可以少一点。”
老村长也明白这个道理,便也同意了乔苒的办法:“那行,我先去问问大家伙儿,看看能有多少娃儿打算上学的。你家就有好几个娃儿了,全村凑二三十个肯定能有。”
“那行,那就麻烦村长爷爷统计一下,够三十个学生,我就去跟夫子谈一下,束修少收点。”
“行!行!那也麻烦苒丫头你了,哎呀,自从来到这里,咱们人生地不熟的,见的世面又少,就没有人能担事儿的,真是凡事都要仰仗着你,村里人要是不记着你的恩情,我这把老骨头都不能放过他们。”
“村长爷爷,您别说这样的话,我主要也是为自家的几个娃儿着想。反正都是要请夫子的,村里人要一起那就办个学堂,要是没人愿意那我家就请个私塾先生。这学堂要不要办,主要看大家伙儿的意思。”
“好!好!反正爷爷知道,你凡事都在为村里人着想,我也得让他们知道这一点。那我就先去合计好人数,回头再报给你。”
“好的,明天我要送我四叔去书院,顺便进城里打听打听有没有愿意到咱们这里教书的秀才,爷爷你晚上把人数告诉我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