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
灵枢第45章 外揣 第四十五
黄帝曰:余闻九针九篇,余亲受其调,颇得其意。夫九针者,始于一而终于九,然未得其要道也。夫九针者,小之则无内,大之则无外,深不可为下,高不可为盖,恍惚无窍,流溢无极,佘知其合于天道人事四时之变也,然余愿杂之毫毛,浑束为一,可乎?歧伯曰:明乎哉问也,非独针道焉,夫治国亦然。
黄帝曰:余愿闻针道,非国事也。歧伯曰:夫治国者,夫惟道焉,非道,何可小大深浅,杂合而为一乎。
黄帝曰:愿卒闻之。歧伯曰:日与月焉,水与镜焉,鼓与响焉。夫日月之明,不失其影,水镜之察,不失其形,鼓响之应,不后其声,动摇则应和,尽得其情。
黄帝曰:窘乎哉!昭昭之明不可蔽,其不可蔽,不失阴阳也。合而察之,切而验之,见而得之,若清水明镜之不失其形也。五音不彰,五色不明,五藏波荡,若是则内外相袭,若鼓之应桴,响之应声,影之似形。故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是谓阴阳之极,天地之盖,请藏之灵兰之室,弗敢使泄也。
白话文:
黄帝说:我听闻有关九针的九篇文章,我亲自接受了其中的调理方法,也颇为领会其中的要旨。然而,九针从一开始到九为止,我还没有掌握其关键的要领啊。九针这东西,小到不能再小,大到没有极限,深不可测,高不可盖,恍恍惚惚,没有固定的孔窍,流动漫溢没有尽头。我知道它与天道、人事、四时的变化相符合,但我希望能把它像毫毛一样杂乱地捆束成一体,可以吗?岐伯说:你问得真高明啊!这不单单是针道的问题,治理国家也是这样啊。
黄帝说:我想听的是针道,不是国家大事啊。岐伯说:治理国家,唯有遵循道啊,不遵循道,怎么能把大小、深浅等各种因素杂乱地混为一体呢?
黄帝说:我希望能详尽地听到这些道理。岐伯说:就像日月、水与镜子、鼓与响声一样。日月的光明,不会失去它的影子;水与镜子的观察,不会失去它的形状;鼓与响声的相应,不会落后于声音;只要一有动摇,就会有相应和,完全能了解其中的情况。
黄帝说:太难了啊!那明明白白的道理不可被蒙蔽,之所以不可被蒙蔽,是因为它没有失去阴阳的协调啊。将它们综合起来观察,仔细地验证,就能看到并掌握它,就像清水、明镜不会失去它的形状一样。如果五音不清晰,五色不鲜明,五脏动荡不安,那么内外就会相互侵袭,就像鼓与鼓槌的相应,响声与回应声的相应,影子与形体的相应。所以,对于远处的,可以通过观察外部来推测内部;对于近处的,可以通过观察内部来推测外部,这就是阴阳的极致,天地的关键啊。请把这些珍藏在灵台兰室之中,不要让它泄露出去啊。
对古文深度解析
七律诗赞《灵枢第 45 章“外揣”的周易哲学奥秘解析》:
《赞〈外揣〉解析》
灵枢妙章蕴哲思,外揣奥秘周易知。
九针玄理通天地,治国之道亦如斯。
日月水镜彰道义,鼓响回应道不遗。
内外相应探真谛,智慧光芒耀古稀。
诠释:
诗的首联指出《灵枢》第 45 章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而“外揣”的奥秘通过周易哲学得以展现。颔联强调九针的玄妙道理与天地相通,治理国家的道理也与此相似。颈联以日月、水镜和鼓响为喻,进一步阐明道义的显现和呼应。尾联则表达了通过内外相应来探索真正的道理,这种智慧的光芒穿越古今,闪耀不衰。整首诗赞颂了《灵枢》第 45 章“外揣”与周易哲学相结合所展现出的深邃智慧和奥秘。
一、《灵枢第 45 章“外揣”的周易哲学奥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