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航空梦(终)

重拾2006 深渊老宅 1415 字 3个月前

刚开始,周岩还十分乐意回家,享受额外的亲情,可时间长了,老爹老娘的言谈之中多了一些别的东西。

“小峰,你已经二十二岁了,能领结婚证了……”

还能不能一起好好玩耍了?

郁闷不已的周岩,重新回到岗位,不是忙着工作,就是忙着准备毕业论文,哪有心思关心其他的。

虽然离博士毕业还早,可既然周岩打算进入体制内,有些论文就需要早做准备了。

沈飞设计院内的各种仪器设备,要比首航齐全很多,趁着这个机会,周岩开始研究一些跟隐形相关的东西。

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低探测性的气动外形;另外一类是低可探测性红外特征。

低可探测性外形,源于1964年,毛熊科学家彼得·乌菲莫切夫在《莫斯科学院无线电工程学报》上发表了一篇颇有创意的论文,文中他提出,物体对雷达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和物体的尺寸大小无关,而和边缘布局有比例关系。

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般都机翼倾角设计得小于三十度,已经退役的隐形战斗机鼻祖F-117和大多数四代机,都是这样设计的。

但这样一来,隐形战斗机的主翼,都会被设计成固定的角度,很难再跟以前的双三角翼飞机一般,可以兼顾各种航速下的机动性。于是,漂亮国为隐形战斗机配备了强大的心脏,其他国家纷纷效仿。

虽然隐形战斗机都配备了高推重比的发动机,可为了兼顾各种环境,主翼的角度还是被设计成了特定的角度。

于是,全球尾数不多的几款隐形战斗机。机翼角度都比较类似,甚至沈飞设计的歼-31,还被网友戏称为F-22和F-35的“山寨”产品。

而周岩的其中一篇论文,就是用理论来解释,为什么现有的隐形战斗机,机翼形状都类似。

第二篇论文,则是介绍如何利用发动机的收敛喷管,对发动机的尾气进行处理,使之表现出特定的红外波长,以避过红外导弹的追踪,而这一篇论文一出,基本上已经将还未面试的F-35小姐姐,全都给扒光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剩下的论文,回归隐形气动布局。

不过,不再是深扒歪国的隐形战斗机,而是介绍如何将现有的战斗机进行隐形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