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一章 文华千年,青年共谋之

其实蒲潼和姜思榭缘分不浅,这位老前辈不仅赏析了很多他拿出来的诗词,就连蒲潼那次在未名湖“论诗”,碰到的也是姜思榭的学生。

当时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可是给这位老前辈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若非如此,也不会有后面的征文比赛。

“咳咳。”

蒲潼也有点尴尬,老一辈人的思想都比较传统,这么大半夜的,给他打个电话居然是余纨纨接的,很难不会被想歪。

但蒲潼也不想多做解释,毕竟他们两本来也挺歪,想歪就想歪吧。

一旁的余纨纨尴尬至极,尤其是听说人家诗词协会副会长这个名头以后,直接缩在角落里跟鹌鹑一样。

她帮蒲潼接过两次电话,一次是央视负责人,一次是诗词协会负责人……刺激,真是太刺激了,每次都有种被大人物抓奸在床的感觉。

不接了,以后她都不敢再接了,这两位已经很顶级了,要是自己再接,怕不是会遇到领导班子。

蒲潼一遍接电话,一边瞟了眼余纨纨,瞧给她吓得。

“蒲潼小友,老实说,我们诗词协会几个老家伙都比不上你的造诣,你不需要诗词协会来提升个人价值,但我们诗词协会却需要你。”

虽然是恭惟,但姜思榭老师这句话实在说的有些大,饶是蒲潼脸皮厚都有些绷不住。

“姜老师有些谦虚了,衡量一个文化人的可不只有作品,研究方向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现如今,很多诗词领域的从业者,可不一定都是写诗的,很多人擅长的其实是赏析和拆诗。

举个例子,你让蒲潼拿这些诗出来容易,但他只是依葫芦画瓢直接背,但不一定理解其中的深意。

写诗难,但鉴赏诗歌也并不容易。

为什么考试作文要专门标出来,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除了篇幅问题,很大层面上还有诗词鉴赏层面的问题。

虽然写诗不容易,但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全国这么多考生,总会有一两个才华横溢的。

万一诗写出来了,阅卷老师看不出好坏来不就尴尬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