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轩亭口的沉思

“哦,再过几个月,对于这件事情,人们多半就会淡忘了吧……”我试着这样说道。

徐海韬像是听出了我的意外之意,沉吟好一会儿之后,这样回应道:“是啊,几个月之后,那轩亭口,也不至于依然还有重兵把守。到时候,我们一行四人,就过去看一下。此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一下下一步的行程……”

这件事情,就这样暂时定下来了。

自古以来,敢自称“侠客”之人,都不会太多;至于“女侠”,除了秋瑾,一时半会儿之间,我一时也想不起来还有哪些人?这“侠”,说的自然是人;然而,更多的,却是某种追求正义、义无反顾的精神: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诗仙李太白,用自己如椽的巨笔,为朱亥、侯赢这样的侠客树碑立传,惊艳、激荡了此后千百年的时光。而相比于两千多年前的朱亥、侯赢之辈,秋瑾的所作所为,无疑更令人肃然起敬,影响也将更为深远。只是,诗仙早已远去,秋瑾的英名与事迹,一时也未能深入人心。昭婷才疏学浅,没能让秋瑾义士为更多的人所熟知,甚是惭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于秋瑾来说,确实是“纵死侠骨香”了。如果我们还真能够以“世上英”自励,那么,无论如何,都是要到那轩亭口走上一趟的。

多少年以来,人们总是习惯于将“上苍有好生之德”之类的话语挂在嘴边,仔细想来,这句话的本意,应该是告诫、劝勉人类,此生来之不易,应该多加珍惜。只是,念叨的时间久了,也有另外一些人,则滑落到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好死不如赖活着,做人就是苟且偷生,浑浑噩噩地混一辈子。而秋瑾呢,是那种先一步觉醒过来的人,她想得更多的,就是如何唤醒那些浑浑噩噩的同胞!是啊,要想过安稳的小日子,她的条件,比绝大多数人都要好很多:名门闺秀、富贵才女、诰命贵妇……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说,她的生活,都是可以过得极为高贵、富足、优雅的,然而,她毅然决然所放弃的,恰恰就是世人眼中的富贵荣华!她真正所想的,就体现在这样的两句诗里:

拼将十万头颅血,

须把乾坤力挽回。

此时此刻,再回想起这样的诗句,我又在想些什么呢?

如果凑巧的话,我能够跟她见上一面,说上几句话,再聆听一下她的教诲,那该多好啊!

只是,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了。

她诗句中的“十万头颅血”,甚至,都不是什么太夸张的事情。到目前为止,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也不在少数。然而,“把乾坤力挽回”的那一天,又在哪里呢?或者说,什么时候才能够到来呢?

这一天,秋瑾是看不到的了。因为,她已经牺牲了。

我们这些活着的人,会看到这一天吗?到目前为止,还是说不清楚的。于是,这些日子里,我就经常在想这些问题,想要理出一个清晰的头绪来。就算是到了这一刻,这样的头绪,依然是说不清楚的。是啊,就像在黑漆漆的夜晚,想要一下子看清路径,也是不太现实的。

如此说来,我的养父赵志兴,其实也是个仁人志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