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亭山之行,使得当前的局势,又变得波谲云诡起来?
建邺盛夏之夜,闷热异常。
这天夜里,一时难以入眠的赵昭婷,径自独立轩窗之下,一任自己的思绪,飘飞在窗棂、屋檐之间,飞向那无边的夜幕:按照以前的惯例,是不是就意味着,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呢?
嗯,多年以来,这一带的人们,对此,甚至早已是熟稔于心了:或许,那温度,未必就很高。只是,身处于这天地之间,你就会觉得,自己正置身于一种焦燥闷热的气流之中,就连那呼吸,也变得艰难起来。千百年以来,这气流的模样,又有谁能够目睹呢?你能够所见到的,只是那纹丝不动的静静的枝枝叶叶,似乎,只要溅起一个火星,这整个气流,就会熊熊燃烧起来!
当然,也没有人会那么傻气,真的就会举着一个火把,想着去引燃这整个的气流。人们真正期待的,就是突然卷起一阵风,带来一丝清凉;凉风拂面不久,那豆大的雨点,就会倾盆而下。
如此说来,能够缓解这燥热的,其实只是暴风骤雨?
或者说,只有那狂风暴雨,才是一剂良药?
这一刻,我的思绪与心思,是不是与此相类似呢?
这一切,暂且从那次“昭亭”遇袭说起吧。
就在那天夜里,从昭亭归来之后的刘大将军,在相府里大摆筵席,盛情款待萧正涛。
这确实不足为奇,如果没有萧正涛适时赶到,并且仗义直言,他,刘大将军,当然也包括我和青儿,能不能平安回到相府,都将是一个大问题。正所谓“知恩图报”,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了吧?
只是,我一直很纳闷,在酒席上,当着那么多文武大臣的面,刘大将军不断地夸赞起萧正涛的胆识与气度、文韬与武略、冷静与正气……
“萧兄弟如此的文武全才,难得,难得啊!”刘大将军一边说着,还一边向萧正涛敬酒。
若是换作常人,多半就会顺着主人的兴致,隐晦含蓄地表示一下自己的忠诚与质朴,希冀得到此后青云直上的机会。
这样的机会,实在太难得了。
特别是,那么多的文武大臣都在场,刘大将军总不至于食言而肥吧?
只是,对于相爷的夸赞,萧正涛说得更多的,只是自己“碰巧路过而已”,甚至,连一点“邀功请赏”的神情,都不曾流露出来。
萧正涛拿着酒盏的那只手,一直都是极稳的,并没有酒水泼洒出来。
也就是说,他没有显露出激动的样子。
如此心如止水,确实不多见啊!
当然,一些深谙仕途之道的文武大臣也会这样想:这位“萧兄弟”沉得住气,其实只是为了有一个更好的前途而已。那种一有点功劳就飘飘然,忘乎所以的人,多半不会走得太远的。这样一来,他们对这位年轻人,就更是刮目相看了。
于是,辞别之际,那些精于仕途之道的当朝大臣,大多会这样对刘大将军说:“相爷,时至今日,相府门下,又多添一位青年才俊,实乃苍生社稷之福啊!”
带着谦逊的笑意,刘大将军这样回应着:“如此,如此甚好!就托你的吉言,本相自当尽力而为……”
撤去酒席之后,刘大将军只留下我和青儿,与萧正涛品茗闲聊。
那一刻,我意识到,这正题,其实才刚刚拉开序幕。
果然,呷了一口茶之后,刘大将军语带欣喜:“萧兄弟,你如此沉得住气,不仅是树立起自己的形象,也给本相长脸啊!”
确实,如果充斥相府的,只是一些贪功图赏、急功近利之辈,那些前来赴宴的文武大臣,就算嘴上不说,心里就不会另有想法吗?
谦逊地笑了笑之后,萧正涛正色道:“此前,在乌衣巷,本人与那孙复之辈,多有接触,还请相爷指出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