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前路还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王大山和村民们都充满了信心。
接下来的日子里,翠谷村热闹非凡。
村民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开始修路。
男人们负责搬运石头、挖土,女人们则帮忙做饭、烧水,照顾大家的生活。
孩子们也不闲着,在一旁帮忙捡石头、递工具。
“嘿哟,嘿哟!”
大家喊着口号,齐心协力地干着活儿。
汗水湿透了大家的衣衫,但没有一个人喊累。
“王支书,您看这路,修得差不多了吧?”
一个村民问道。
王大山看着已经初具规模的道路,满意地说:“还得再平整一下,再铺上一些细沙。不过大家干得真不错,照这个速度,用不了多久就能完工了。”
在修路的同时,王大山也在积极地向上级部门申请扶持资金。
他多次前往县里,向领导们汇报翠谷村的发展规划,争取他们的支持。
“张局长,您看,这是我们翠谷村乡村旅游的规划方案。我们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编织文化,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很大。希望您能给我们一些支持。”
王大山把规划方案递给县旅游局的张局长。
张局长认真地看着方案,不时点头:“王支书,你们村的这个规划很有想法啊!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能带动村里的经济发展,还能促进文化传承。我会把你们的情况向上级汇报,争取给你们一些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
王大山听了,心中十分激动:“太感谢您了,张局长!有了您的支持,我们更有信心了。”
从县里回来后,王大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村民们。
大家都欢呼雀跃起来,干活儿的劲头更足了。
与此同时,村里的民宿改造工作也在有序进行。
村民们把闲置的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按照刘老师的建议,在房间里布置了各种编织品,让整个房间充满了浓郁的乡村文化气息。
“王支书,您来看看我家这民宿布置得怎么样?”
一位村民热情地邀请王大山参观。
王大山走进房间,看到墙上挂着精美的竹编画,床上铺着带有编织图案的床单,满意地说:“太漂亮了!一看就很有咱们翠谷村的特色。等游客来了,肯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