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山笑着说:“光有决心可不行,编织这活儿,讲究的是手艺和耐心。我们会安排技术人员给大家培训,从选竹子、破竹、编织到最后的修整,每一个环节都得严格按照我们的标准来。”
另一个人问道:“王支书,那培训得多久啊?我们也想早点开始干活儿赚钱。”
王大山耐心地解释:“培训时间得根据大家的学习情况来定,快的话一两周,慢的话可能要个把月。大家别着急,只有把基础打牢了,以后干活儿才又快又好。”
经过一番讨论,大家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
王大山安排村里编织厂的技术骨干,准备对外村人员进行培训。
与此同时,村里的农业生产也遇到了新的问题。
随着春耕的到来,种子和化肥的需求量大增,可市场上的供应却有些紧张,价格也比往年高了不少。
“王支书,这可咋办啊?要是买不到足够的种子和化肥,今年的春耕可就耽误了。”
负责农业生产的老李一脸愁容地找到王大山。
王大山安慰道:“老李,你先别急。我这就去县里找找相关部门,看看能不能想想办法。”
王大山马不停蹄地赶到县里,找到农业部门的领导。
“张局长,您好啊!我是翠谷村的王大山。”
王大山礼貌地打招呼。
张局长笑着说:“王支书,你好啊!找我有什么事儿?”
王大山把村里种子和化肥供应紧张的情况详细地说了一遍。
张局长听后,皱起了眉头:“今年市场上的农资供应确实有些紧张,不过你们村是县里的农业示范村,我们一定会想办法帮忙解决。这样,我先联系几家农资供应商,看看能不能给你们优先供应。”
王大山连忙道谢:“太感谢您了,张局长。要是能解决这个问题,可帮了我们大忙了。”
从县里回来后,王大山心里还是不踏实。
他一边等待着张局长的消息,一边组织村民们清理农田,做好春耕前的准备工作。
“乡亲们,不管种子和化肥什么时候能到,咱们这准备工作可不能落下。把地里的杂草清理干净,把农具都检查好,随时准备春耕。”
小主,
王大山在村民大会上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