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小陈兴奋地跑来向王大山报告:“王厂长,成功了!我们的新型进气系统和优化后的喷油嘴配合,使发动机的功率稳定性大幅提高,而且燃油效率也提升了近 20%!”
王大山激动地站起身来,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太好了!这是我们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有了这个突破,我们光明厂的农机产品将会有质的飞跃。”
然而,王大山也清楚地知道,技术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在当时国内农业机械专业人才稀缺的情况下,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成为了重中之重。
王大山决定在厂里开办技术培训班,选拔一些有潜力、肯钻研的年轻工人进行系统培训。
他亲自担任培训班的主讲老师,从基础的机械原理开始讲起。
在培训班的教室里,摆放着一些简单的农机模型和零部件。
王大山拿着一个活塞模型,向学员们耐心地讲解着:“大家看,这个活塞是发动机的重要部件,它的运动直接关系到能量的转换。就像我们人的心脏一样,每一次跳动都有着关键的作用。”
年轻工人小李好奇地问:“王厂长,那怎么才能保证活塞的运动顺畅呢?”
王大山笑着回答:“这就涉及到很多方面了,比如活塞与气缸壁的配合精度、润滑系统的设计等等。我们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的质量。今天我们先了解基本原理,后面会逐步深入到具体的设计和制造工艺。”
除了理论教学,王大山还非常注重实践操作的培训。
他带领学员们走进生产车间,亲自示范如何操作机床加工零部件,如何进行发动机的装配调试。
“在装配发动机时,每一个螺丝的拧紧力矩都有严格要求,不能过紧也不能过松。就像我们做一件精细的手工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
王大山一边操作,一边向学员们强调着。
在培训过程中,王大山还经常鼓励学员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有一次,学员小张在学习发动机故障诊断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王厂长,我觉得我们可以设计一种简单的检测工具,能够快速地判断发动机的故障部位,这样可以提高维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