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哪路钦差啊?排场这么大。”
“谁说不是呢,几天了,就是在南阳府不来,一来就让咱整个衙门排队相迎,还要将十里八乡的里正村长带着各自村里的几名青壮全聚拢来,要一同训话,几个菜啊,醉成这样。”
“哼,听说这群人可是太子门生,背景深厚着呢,否则咱新野县的知县哪怕明知道大家子一肚子火,哪还敢要大家伙一同来接迎呢。”
“就是说,都秋收的日子了,人家在南阳府还敢先大醉三日呢,要不是咱这穷乡僻壤的,也没个报社,咱非得好好检举他们一通。”
“人家都是穿一条裤子的,你还真敢告啊。”
“那不会,我有个侄子的师兄弟就在南阳的报社里,他跟我侄子说过,这些进报社的和考科举的就不是一个路子;性子直,爱探究实情,打抱不平的,才能被选进报社。”
“进了报社的人,此生是不能参加科举的。”
“要想考科举,此生就不可能进报社。”
“还有人就为了进报社而不科举了?”
“人各有志,唉,钦差这不就到了么。”
新野县城南城头,接迎的队伍排出了二里路。
当看见地平线的官道上出现了马匹和大队行人的踪影,新野县令总算是如释重负般,令衙门的衙役现场处理好人群的骚动和抱怨,自己则带着几员亲信,驾着一匹驽马迎了上去。
而另一头。
车队奔赴新野县的马车上,领队的齐泰,黄子澄共一辆马车,挑着车帘,也正观察着新野县城方向的动静。
“看来“戏台子”已经搭好了,这出新野县的大戏咱们可不能唱砸了啊。”
黄子澄看着骑着驽马,一路小跑儿来,身后几个亲随努力跟着,跑的上气不接下气的模样,面上不见笑,满嘴却都是戏谑的说道。
“这就得看新野县令多彭多大人是否配合了。”
听着齐泰的话,黄子澄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几分讥讽:“配合,他当然会配合,这可是前元旧臣一脉相承的“礼数”啊,只是他怕是还不知道,南阳府的报社已经收到了多少他的检举信了吧。”
多彭,新野人,祖上原本只是宋时县衙里的小吏,元人打来以后,靠着眼尖嘴甜,学会了蒙古话,故而幸运的咸鱼翻身,以小吏出身,当上了县里的官差。
而后遵照祖训,不得好高骛远,家族扎根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