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通江达海

在成功将大庆国的针织产品推向海外并收获广泛赞誉后,陈葭和陈珏意识到,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现有的物流渠道逐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贸易需求。为了确保货物能够更加高效、便捷地运输,他们决定采取大胆举措——花钱疏通河道,制造大船,开辟更多的物流渠道。

这日,阳光明媚,陈葭和陈珏站在一条略显狭窄且河道有些淤塞的河流旁。河水缓缓流淌,偶尔可见船只艰难地驶过,船身因河道的不畅而颠簸。陈葭望着那艘吃力前行的船只,率先开口:“相公,你看这河道,如此狭窄且多有淤塞,船只通行极为不便。咱们的生意越做越大,货物运输量与日俱增,现有的物流渠道已难以支撑。若想让我们的货物顺畅地运往各地,必须得想办法改善这一状况。”

陈珏微微皱眉,目光顺着河道延伸,思索片刻后说道:“娘子,你所言极是。如今我们的业务遍布大江南北,甚至远销海外,物流已然成为制约我们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疏通河道,制造大船,的确是当务之急。然而,这并非易事,疏通河道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还得协调各方关系;制造大船更是要精通造船技术,保证船只的质量和性能。”

陈葭轻轻点头,目光坚定地说:“相公,我明白其中的困难。但为了我们的事业长远发展,这些困难必须克服。我们可以先对周边的河道进行详细勘察,了解河道的具体情况,包括长度、宽度、淤塞程度等。同时,召集各地精通水利和造船的能人异士,共同商讨疏通河道和制造大船的具体方案。”

陈珏看向陈葭,眼神中透着赞同:“娘子说得有理。我们还需做好资金预算,估算疏通河道和制造大船所需的费用。不仅如此,还要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天气因素对施工进度的影响,以及如何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影响现有河道的正常通行。”

陈葭接着说道:“相公,我们可以成立专门的项目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一部分人负责与当地官府沟通,争取政策支持,解决施工许可等问题;一部分人负责招募工人和采购施工所需的材料;还有一部分人专注于与造船工匠沟通,确保大船的设计和制造符合我们的需求。”

陈珏点头称是:“娘子考虑得如此周全,实在是太好了。那我们即刻行动,安排人员对河道进行勘察,同时广发告示,召集水利和造船方面的人才。”

很快,陈葭和陈珏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各项工作。陈葭对负责河道勘察的下属说道:“你们分成几个小组,沿着周边主要河道进行详细勘察。记录河道的宽窄变化、水流速度、淤塞位置和程度,还要留意周边地形,看看是否有适合建造码头或船坞的地方。务必做到细致入微,为后续的疏通工作提供详实准确的资料。”

下属恭敬地回答:“夫人放心,我们定会全力以赴,保证完成任务。”

陈珏则对负责招募人才的下属说道:“你在各地张贴告示,表明我们招募水利和造船能人的诚意与需求。不仅要招募经验丰富的工匠,还要寻找对水利工程和造船技术有独特见解的人才。务必让更多有能力的人知晓我们的计划,吸引他们加入。”

下属领命道:“国公放心,我会想尽办法,招募到最优秀的人才。”

数日后,负责河道勘察的下属带着详细的勘察报告回来了。“国公、夫人,经过几日的勘察,我们发现多条主要河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淤塞问题。其中,通往北方的河道在中游地段淤塞最为严重,河道宽度变窄近三分之一,严重影响船只通行。而通往南方的河道,虽然淤塞相对较轻,但部分河段水流湍急,需要进行适当的疏导。另外,在下游地区,我们发现了几处适合建造码头和船坞的地方,地势平坦,便于施工和船只停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