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马教授去了阎福寺

神龙冲浪里 陶凤鸣 1623 字 1个月前

“骑着车子来到长安县,来上一个大碗的油泼面。长安县,那么些年,还莫变。”

这是一个刚刚出了伏天的晌午,皇峪寺村简直像是被一盆水泼了明火的灶膛,闷热难耐。满天聒噪的知了也都闭了嘴,翠微山梁上的的薄雾已消失的无影无踪,看这样子,预报的及时雨又要泡汤了。

位于上营的皇峪寺村小学,大门紧闭。破败的门洞四周扯满蛛网,也不知是谁家生娃不管娃,春里撒下的丝瓜籽,到这秋里已是满世界的藤藤蔓蔓,硕大的叶子蔫嗒嗒挂满了锈迹斑斑的铁栅栏门,黄色的小碎花却依然精神抖擞,朵朵向阳开。棒槌大的老丝瓜像口袋似的根根下垂,随风微微摇摆,却无人拾捡。越过学校旧砖墙和满地荒草的操场,可望见两间连排的教室,青砖黛瓦。教室雨廊的六根原木通天柱,斑驳的朱漆依稀可见。柱顶石六面开光,精雕细刻的云纹花卉、刀马生旦,虽大都破损不全,可残存的身段依然在演绎着那些老掉牙的故事。

学校大门斜对面的陈老六家,临街铺子里一张大园桌、三张小方桌,都平平展展铺着塑料台布,净的连苍蝇落上去都得打滑。一台嗡嗡响的音箱,也不知被撇在哪个墙角旮旯里,在空无一人屋子里,没完没了地嗡嗡乱吼。

“长安县的妹子,都不怎么好看……”

皇峪寺村一共才17户人家。最南边的上营集中居住了8户;中营5户和最北边的下营4户,一家不挨一家,每户人家隔着几十米甚至上百米。顺着溪流,一条能过大车的泥结石村路,弯弯曲曲连接着村里的每户人家。唐王朝鼎盛时期,太宗李世明在皇峪寺村这个地方修建了翠微宫,为唐王朝四大别宫之一,盛极一时。上营的牛自发家南面顶头,翠微山半截梁的坡下有一汪泉水,名曰金沙泉;泉水汩汩四季不断。河水在上营和中营的石拱桥处走了一个“)”字,像竖起来的一轮弯月。过一座小石桥,河水穿过栗子树林后,在卫家和下营其它三家房前屋后,恰恰又有走了一个反向的“(”字。卫建坤家就在这个“(”字的末端。河水从卫建坤家东院墙外边,顺峪道流淌而下,经十八盘,注入皇峪寺水库,再通过一座不起眼的溢洪道下泄1公里出峪口,经上王村穿过关中环线过滦镇后向西汇入橘河,最终注入昆明湖。

曾有一云游和尚开口言:这个小村子,“上弦对下弦,不合不灵验。”村民们都听得云里雾里,谁去当回事儿事,却只有薛志明家八十多岁的老爷子听得大声喊好,老汉把足有二尺来长的玉杆儿铜头的烟袋锅照着自己的千衲鞋底板儿奋力磕了磕几下,仰脸吩咐一声,“真正地高士呀,志明,赶紧看茶。”

陈老六为什么小名陈老六,是不是行六,村子里没人能说的上来。陈老六听口音就知他并非此地人。83年安康水灾后,村子里陆续下来一些灾民,陈老六来时才20多岁。据说大水后,他们老家全村都没了,只有他捡了条命,一路讨饭,最后落脚在皇峪寺村。

不过也有传言说,当年有人看见,和陈老六一起的,还有一个40多岁的男人,有人说是个瘸子,也有人说是个哑巴。总之,那男人后来不知所踪。

说来也奇怪,为什么皇峪寺村这么个小山村,却有十好几个姓氏。像下营,算上卫家一共四户人家,却有四个姓:卫、刘、辛、冉。上营、中营的十三户人家,竟分别另有牛姓三家、吕二家、薛、陈、何、乔姓二家、武、王、安共八个姓氏,这事儿即使村子里的老人,也说道不清。

“有人救我李世民,十万里江山对半分。盖苏文啊,我把你个贼呀……”

老汉们当面锣对面鼓地吼几声秦腔,一扫胸中闷气。对眼前发生的大事小事可以充耳不闻,可要是说起一千五百年前,唐太宗李世民年间的宫廷秘闻轶事,他们立马神龙活现、连比带划地好像穿越回到了唐“贞观”年间,打开的话匣子就像哗哗流淌的金沙河水,咋拧也拧不住。

也难怪,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己巳日,太宗驾崩于翠微宫含风殿,后葬于昭陵。皇峪寺村村民自古就是在这唐翠微宫遗址之上繁衍生息,代代相传的。

“爱多,大晌午这么热,也不歇呀?”陈老六站在门檐下看山,一瞥眼见刘爱多急匆匆顺着街对面背阴处走过,他顺手把讨人嫌的喇叭关了。

“哦,他陈叔呀,”刘爱多有些不好意思地摘下新崭崭的粉色渔夫斗笠帽,“我表姨家昨儿黑接的客人多,早起我去帮忙打包谷面搅团,还弄了些漏鱼儿。”

“哦,”陈老六点点头,“今年散客忒少了,就靠租户咧。”

“租户的利润忒薄么。”

“你还说呢,”陈老六咂砸厚嘴唇,“马教授赁你家一间房,比咱们长租给西安人一个桩子房院,酬金还给的美哩。”

“那你们多省事,咋不说,”刘爱多撇嘴说,“钥匙一交啥都不管,吃喝啥的单另算。”

陈老六回头看了下屋内,再望了望左右。火辣辣的太阳下,一只黑猫从他家院子北边的核桃林中走出。那猫朝他俩望望,然后一步三晃地走到路对面,嗖地蹦上围墙,一纵身跳进了学校里面的杂草丛中。

他下个台阶,想跟爱多凑得近些。

“你家的马教授,常去阎福寺呀?”陈老六剃的光头,刚刚长出的短茬子,由脑门到中央的秃顶部分,像个压扁的葫芦,更像小脚老太婆的鞋垫子。头皮和脸一样黑,渗出些许汗珠子碎光闪动。

“早上听老卫说,昨天马老师又去阎福寺咧。”刘爱多向后退了半步,用眼角扫了一眼陈老六,一边拿着渔夫帽扇凉。

刘爱多从宁陕的广货街嫁到卫家有二十多年了。这么些年的农活家务,仿佛丝毫没有褪去她陕南女人的白皙和水灵,山下面滦镇集市上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衣裤,绉绸的白短袖,藏青的长裤,带襻襻儿的黑布鞋,只要往她身上一穿,就入眼的很。不时有城里的女游客,住她家没几回,就处成了姐妹,看她人生的心疼,总送她些时髦穿戴,她也都会给客人的背包里塞满山货,长安人自古的死理儿就是“咱不欠人”,要不说此地人出了关中道就吃不开呢。

“山南边的娘们儿都鬼着哩。”陈老六抹了一把脑门上的汗珠子,一抬手顺甩出去。

“马老师昨夜儿回来的晚,”刘爱多两颊升起两朵淡淡的红晕,“回来也没有吵醒我们,知不道他白天去哪儿咧。”刘爱多把渔夫帽别到了身后。几只红嘴蓝鹊叽叽喳喳个不停歇,在校园内的大杨树上上下扑棱,许是被那只黑猫给惊着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