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想来,唐元景是觉得唐元嘉处处都不如自己 ,只是靠着比自己大两岁,什么好处都占了,所以才觉得不甘心。
如果让唐元景看到唐元嘉的本事,心里面服气了 ,心里面没有这样不甘了,说不定就不会再去做错事了。
毕竟在他看来这一次唐元景就算有小心思了,但是也没有真的对唐元嘉下狠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唐元景派去京中接应唐元嘉的人,没有及时传消息进去,还是等唐元嘉自己逃出府了,才想办法带人离京,倒是更像试探唐元嘉的本事 。
要是真的有意要害人,一路上不知道有多少机会!
快到晋中时候的那个下马威,也更像是展现自己的本事。
反正做父母的人,对着自己孩子都是往好处想,很少有直接往坏处想的。
于是在这一次起兵的时候,燕国公就让唐元嘉和唐元景各领一路人马了。
这样的话,谁更有本事也是一眼都能看出来。
要说起来,燕国公的这个做法,对于唐元嘉的本事也还算信任,觉得他能让唐元景服气。
毕竟是他从小当成家族继承人培养的长子,这些年就算没有机会显露才华,也不是就真的没有才华了。
唐元嘉也没有辜负燕国公的这份信任!
即使唐元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军中上下都和他更熟悉,更加信任他 ,并且相互之间配合也习惯了。
不像唐元嘉才到军中,上下都不熟悉,上下将士不会轻易相信他,哪怕勉强配合他,也不可能有多少默契。
但是唐元嘉的表现依旧很亮眼,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分给自己的那些将士给收服了。
在一路向长安进军的途中,唐元嘉也立了不少功劳。
甚至最后带兵攻破长安这个大雍都城的人,就是唐元嘉。
这一路上的表现,唐元嘉其实是要强过唐元景。
原本按照燕国公的打算,是一直让两兄弟分别领兵,最后看到唐元嘉的表现了 ,唐元景自然就会服气,不会再有其他小心思。
只是其他几路叛军分别称王称帝 ,让燕国公也不得不在长安称帝,就打破燕国公原本的打算了。
几年都不在京城了,燕国公对于京城的形势确实不是那么了解,身边要是没有熟悉的人帮衬着,很容易就会出岔子。
燕国公手下的一众心腹里面,要论对京城的熟悉,肯定是谁也比不上一直留在京城的唐元嘉。
于是燕国公便也只能让唐元嘉留在京城辅佐自己,让唐元景领兵平叛。
反正能够在前面打胜仗是本事,但是能够稳定后方局势,又何尝不是本事?
而且为君者,本来就是能够辖制百官更重要,至于打仗这些事情,只能说是锦上添花,天子怎么也不会缺少良将。
不过这些事情,杨氏事先肯定不知道。
所以在听到这个话后,杨氏心里面不由自主的涌起一股失望情绪来。
竟然是因为京城的局势太复杂,长子更适合留在京城稳定局势,才留下来了,而不是像她想的那样…………
虽然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手心手背的肉肯定不会一样厚。
在两个儿子之间,杨氏一向对着次子唐元景更加疼爱。
因此在两个儿子之间,哪怕杨氏的目的是想让两个儿子能够好好相处,不会最后处成仇人。
但是在她的一些下意识举动里面,还是能够看出来她更偏向唐元景。
就像她猜到了,在仓促起兵的事情上面 ,次子唐元景其实有自己的小心思,才让长子唐元嘉的处境惊险。
要不是长子运气好,先从庶女那里得到消息了,说不定还真走不掉,会被朝廷处置了。
但是她也只是粉饰太平,没有为此做出过任何举动,哪怕把唐元景叫过来,私底下教导一番兄友弟恭,他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应该相互扶持之类的做法都没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