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中医药调理急性药物性粒细胞缺乏症

每日医案 短耳的兔子 636 字 3个月前

急性药物性粒细胞缺乏症

[病案]李某,一位年轻的女性,21岁,于1965年6月16日因发热、咽痛一天而入院治疗。她在出现这些症状之前,曾注射了青霉素并口服了一种名为退热片的药物,然而症状却加重了。在她入院之后,医生对她的身体进行了详细的检查。

入院时的体检显示,李某的体温高达39.5摄氏度,她的咽部红肿,局部还可见到脓性分泌物。此外,她的下颌淋巴结也出现了肿大现象,皮肤上出现了散在的针尖样出血点。尽管如此,她的心肺功能仍然正常,肝大1厘米,质地较软,脾脏则未触及。她的舌头表面呈现薄白苔,脉象表现为浮数。

血象检查结果显示,李女士的血红蛋白水平为136克/升(13.6克%),红细胞数量为5.05×10^9/升(505万/立方毫米),血小板数量为140×10^9/升(14万/立方毫米),而白细胞数量仅为0.7×10^9/升(700/立方毫米),其中中性粒细胞占12%。

根据这些症状和检查结果,医生最终诊断李某患有急性药物性粒细胞缺乏症和急性咽峡炎

[治则]辛凉解表,利咽解毒。

[方药]银花24克,连翘15克,竹叶9克,牛蒡子9克,薄荷3克,马勃9克,板蓝根30克,生甘草9克,桔梗9克,芦根3克。急煎送服,并以冰硼散吹咽。服药后热浙退,咽痛稍减,汗微出。复查血象:白细胞1.050×109/L(1050/立方毫米),中性10%。次日在原方上加用荆芥,以防凉药太过,有遏邪之弊。同日骨髓穿刺检查,示粒系统增生低下,核象左移。入院第三天,白细胞升至3.5×109/L(3500/立方毫米),中性40%,体温正常,咽痛明显好转,于前方中去荆芥、薄荷,加山豆根9克,射干6克。治疗六日后,白细胞升至7.7×109/L(7700/立方毫米),中性48%。治疗十一天痊愈出院。

[评析]急性药物性粒细胞缺乏症是一种较为严重且常见的疾病,通常属于温热病或喉症的范畴。在治疗这类疾病时,应充分考虑温热病的卫气营血的传变过程,并针对不同阶段的症状采取相应的辨证施治方法。

在病初阶段,病邪主要侵犯人体表面,表现为表证,此时应以辛凉解表为主,辅以清热解毒的治疗措施。治疗方案可参考银翘散的化裁方,以达到疏散风热、解毒消炎的效果。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邪进入气分阶段,此时应以辛寒清气、苦寒泻火之法进行治疗。常用的方剂有白虎汤、三黄解毒汤和普济消毒饮等,具有清热生津、解毒消炎的作用。

若病邪进一步传入营分,则需采取清营泄热、凉血散瘀的治疗措施。此时应选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化裁方剂,以达到清营解毒、凉血活血的目的。

治疗这类病人时,还应结合咽喉病变的特点,选用解聋利咽的药物。常用的药材有板蓝根、牛蒡子、山豆根、射干等,同时可采用冰硼散吹喉等外用药治疗。

总之,针对急性药物性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阶段和特点,采取辨证施治的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适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