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中医药调理阿司匹林引起深脓疱

每日医案 短耳的兔子 606 字 1个月前

阿司匹林引起深脓疱

[病案]杨某,男,8岁。1980年10月23日就诊。三天前因患感冒曾服阿司匹林半片,八小时后,面部出现了三个小丘疹状疱疹,继而延及全身,疱疹变为脓疱,有的溃疡。大的脓疱面积达10×15厘米,颈部触及浅表淋巴结十余个,扁桃体肿大Ⅱ°,体温38℃。

经过医生的详细检查和诊断,杨某被确诊为阿司匹林引起深脓疱。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解热镇痛药,但是过量使用或者不当使用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其中之一就是深脓疱。

杨某的病情表现为面部和全身出现疱疹,疱疹变脓疱,有的溃疡,大的脓疱面积很大,颈部触及浅表淋巴结十余个,扁桃体肿大Ⅱ°,体温38℃。此外,杨某还出现了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浮数等症状。

[治则]清热解毒。

[方药]沙参10克,知母5克,山药10克,黄连6克,黄柏3克,板蓝根12克,川牛膝6克,丹皮10克,紫草6克,甘草3克,生石膏30克。每日1剂半。10月25日复诊:大便已行,能进食,体温正常,脓疱面积缩小,原方去川牛膝、黄柏、加川楝子10克。每日1剂。服3剂药后绝大部分脓疱已结痂,舌质红,苔微黄,脉浮数,改予沙参10克,麦冬10克,黄连6克,蒲公英10克,丹皮6克,山药10克,甘草3克,生石膏10克。服3剂而收功。

[评析]本案所涉及的疾病属于疮疡(实热型),这一类型的疮疡通常是由于体内热邪炽盛、气血瘀滞等原因引起的。在中医理论中,疮疡被认为是一种热毒入侵肌肤,导致气血凝滞、肌肤受损的病证。实热型疮疡表现为红肿热痛、脓肿形成等特征,多见于急性发作期。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常见的解热止痛药物,在正常情况下,其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等肠胃道反应,而引发疮疡的可能性相对较低。然而,在特殊情况下,如患者对阿司匹林过敏,或用药剂量过大,可能会导致疮疡的发生。

针对这种病症,治疗方案应以疮疡治疗为主,注重解毒活血,旨在消除体内的热邪,促进气血循环。此外,还要重视养阴生津,因为阴液充足有助于缓解疮疡症状。治疗时可采用中药方剂,如银翘散、五味消毒饮等,结合外敷药物,如金黄膏、冰硼散等。

值得注意的是,小儿体质相对较弱,脏腑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在发病后,病情往往进展较快,但同时康复速度也相对较快。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注重快速有效地控制病情,避免病情恶化。

然而,如果治疗过程中延误了治疗时间,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出现新的症状。因此,在治疗小儿疮疡(实热型)时,医生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总之,针对这一病症的治疗,应迅速、准确、细致地进行,确保患儿早日康复。

家长也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如发现红肿热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嘱,正确用药,以减轻孩子的病痛,促进康复。同时,注意增强孩子的免疫力,合理饮食,适当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