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中医药调理精神失常(热入血室)

每日医案 短耳的兔子 554 字 2个月前

精神失常(热入血室)

[病案]刘某,女,21岁,于1976年7月3日初诊。患者一周前曾患上外感,出现发热恶寒等症状,恰逢月经来潮,之后寒热症状消失。但是,她感到胸胁胀满,心烦意乱,耳中听到异声,眼中看到鬼神,狂言乱语,惶恐不安,入夜后症状更加严重。她曾去其他医院就诊,被诊断为精神失常(癫狂),并接受中西药物治疗,但病情并未好转,反而出现口渴思饮的症状,病情加剧。

根据患者的症状,医生进行了舌诊和脉诊。发现患者的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则]和解少阳,泻肝清热。

[方药]柴胡12克,清半夏9克,黄芩9克,党参9克,生赭石30克,灵磁石3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3枚。针刺:期门、百会、风池、阳白、印堂、内关、神门等。服2剂药后神志已定,夜能入睡,恐惧之状大减,唯感头晕头痛,口渴喜冷饮,心中烦乱,舌质红、苔黄燥,脉洪数。考虑他院医生已误用攻下,津伤液耗,故用大剂白虎汤,方药为:生石膏90克,知母9克,元参30克,丹皮15克,柴胡9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甘草6克。服3剂病人告愈。

[评析]《伤寒论》中关于热入血室的论述,阐述了这种病症的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热入血室这一病状多发于女性患者,病初感受外邪,适逢经行,邪热乘虚内陷,表邪入里,阳热内郁。血属阴,气属阳,血受热扰,气分无病,故昼轻夜重。

针对热入血室的症状,医生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治疗时需辨证施治,结合患者的体质、年龄、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治疗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针对热入血室的症状,中医治疗采用多种方法。其中,小柴胡汤驱内陷之邪热,用当归、白芍以活血化瘀,磁石、赭石宁心安神,预防柴胡升举太过。此外,还可以采用针刺疗法,如期门、风池等穴,以散风达邪、泻肝清热。针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可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如患者出现津枯热盛的症状,可使用白虎汤清热。知母、元参养阴生津,丹皮佐当归、白芍荡血室之瘀,柴胡泻肝经之热,使邪退热除。

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还需注意患者的饮食调养和生活习惯的调整。患者应保持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同时注意保持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病情的恢复。此外,适当进行锻炼,增强体质,也有助于病情的康复。

治疗结束后,医生应继续关注患者的康复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同时,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预防潜在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