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才有南有苏杭,北有临张的说法。
“临清就打算建仓来着。”
朱高炽有点黑脸。
如果长期有船滞留在河里,十几万军士也滞留河里,这河能造成啥样!
“临清是个好地方,比张秋河那边还好。就是太多船了。”
张昶当初收粮,是把整个山东跑了一遍的,说起来哪一个地方都很了解。
临清有一项朝廷专营的产业——贡砖厂。
砖头这个东西,全国各地都需要,也基本是靠运河运输,临清本身就很多运砖船进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殿下还是等元宵节过后,再跟内阁好好议一议吧。”
张欣就此总结。
要说起临清,她也熟。
宣德朝时改支运法为兑运法,瞻基石有跟她细细的说了原因。
举的是临清仓的例子。
永乐年间,支运法刚刚颁发的时候,临清仓收的是徐州、兖州的两季粮食共六十万石。
到宣德四年,临清仓已经增至一百五十万石,主要收储来自应天、镇江、常州、太平、淮安、扬州、凤阳等地民运粮。
后面宣德六年,临清加盖广积仓,扩大至容纳粮食三百万石。
每年上万艘的漕船到临清交粮。
同时又有上万只的漕船经过临清把粮食输运到京、通两仓。
漕军、船夫、纤夫聚集临清,再加上看管仓库的官吏军士,来往运输的大量劳力,临清的压力很大。
总而言之,支运法,就是让十几万人常年在外面飘着,就为了运那点粮食。
实不可取。
后面的瞻基就改了兑运法。
这个更合理一些。
兑运法就是老百姓在收割之后只需要把粮食送到当地最近的卫所。
之后从南到北运输的全过程都由军伍全程负责。
老百姓不需要浪费时间在漕运上。更不会耽误播种和收割的农时。
军士就不需要再长途跋涉开着空船到漕运的转运点集合,只要在卫所收取了上缴的粮食就可以直接出发去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