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
随着几辆大巴车跨过“跨海大桥”正式驶入江华岛,十分钟车程,这次包下的“民宿”就快到了。
张秦川拉了拉小鹿的辫子,脸色稍显严肃,声音也稍微提高了一个音调。
“别怪我没提醒你啊,在这边,晚上尽量不要自己出门,昂!”
“为啥啊?”
“哼哼这边死的人老多了,都是些孤魂野鬼,怨气大。”
听到张秦川这句话,周围本来还有些零零散散的聊天声,突然就止住了,虽然没人问,但大家显然是被勾引了好奇心。
张秦川也不等小鹿问,故意又把音调调高了一档。
“51年的时候,韩国人在这个岛上,屠杀了一千多平民,离咱们现在住的这个地方,不算太远。”
“啊?!”
小鹿的脸色肉眼可见的白了,轻轻拉着张秦川的袖口道:“怎么杀了这么多?为啥呀?”
张秦川斜撇了小鹿一眼,右手食指在太阳穴旁边转了转。
“动动脑子想想,51年是啥时候,当时在这边发生啥了,你再想想往北边不远又是啥地方,你就懂了”
说到这儿,张秦川往座椅上一靠,后面的话就不用多说了,韩国人越是对自己人,越是对手无寸铁的人,他们下手越狠,这可是有传统的。
要不然,当年为啥很多韩国平民也往华国跑?
他们留下来就是个死,谁不怕死啊?
不跑还能干什么?
剧组休整了三天,没有开机仪式,一切都很平静,第四天一大早,一间被特意布置好的房间内。
这是一间很小的房子,地上铺了一层草垫,一进门就是个小客厅,左手边是卫生间,右手边充当厨房。
再往里是个小卧室,顶着最里面的窗户边,放着一张小床,床头是个大衣柜。
衣柜的对面是个电脑桌,电脑桌上放着一台老式的大方块纯平显示器
张秦川坐在门口的椅子上,此时正有几个工作人员在屋内架设摄影机,趁着开拍之前,拿着剧本正和三叔对戏。
他这次挑的这部电影,一共找到了三个版本。
《彷徨之刃》这部电影,最初是改编自岛国作家东野圭吾的同名作品。
第一版肯定是日版,这部片张秦川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感觉差了点意思,因为生活背景、社会背景、还有文化背景都不一样,所以他看日版这部电影的时候,总感觉哪里怪怪的,甚至有些地方他都有点不太能理解。
而到了韩版的彷徨之刃,就好了那么一点,虽然是把故事背景搬到了韩国,但从故事里,还是能看出原著的一些剧情和设定的。
这玩意走的是理想派路子,男主报仇无门,被神秘人操作中暗中寻找线索,这种艺术形式,本来就是岛国人最喜欢玩。
美其名曰宿命感。
其实这种东西,就是变相的偷窥、控制狂,本质上就带着岛国人标志性的变态。
而韩国人也一样,在韩版的剧情里,也有这样的桥段。
至于华国版这个翻拍再翻拍的版本,那就有点一言难尽了。
演员挑的还不错,但错就错在故事挑的不行。
因为这玩意,只要把它背景放下国内,它天生就水土不服!
韩国人之所以能拍,那是因为他们毕竟被岛国殖民了那么多年,他们双方有很多“文化和习俗”还有行事风格都很接近。
所以韩国人可以拍,但这个故事放在国内再翻拍,而且还保持原故事框架不动,就显得很假、很虚,也就是不接地气。
这和演员无关,哪怕是演员演的再好也无济于事。
这种情况就好像,一个人身边的朋友,跟这个人说他熟识的一个领域内的八卦,如何如何的。
因为这个人对这个领域很熟悉,这种情况下,不管朋友说什么,他都没什么感觉,甚至有时候说错了,他还很想笑。
但如果他朋友换个他不熟悉的领域来说,那效果就不一样了。
人对于陌生的事物,哪怕是有怀疑,但没见过、有陌生感,质疑就会少,因为不熟悉
就像华版的彷徨之刃,国内的观众还能对国内的环境不熟悉吗?
在大家都熟悉的情况下,这个故事本身又和国内的大环境很割裂,所以拍出来的电影,让观众看起来会很别扭。
张秦川虽然是个二把刀、半路出家的导演,但已经拍过两部电视剧的他,对行业内的这些东西,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理论上的了解的。
拍电视剧的时候,只要平铺直叙,把故事讲好,其他的细节就不用那么在意。
但现在拍电影,就不能全用拍电视剧时候的那一套了。
电影时间短,故事节奏快,一定要把逻辑做好,避免失真,让观众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