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看官,上回书说到蜀汉大军在寿春之战大获全胜后,下蔡守将柳乾归降。杨再兴等人谋划着接管下蔡及后续战略布局,派遣太史慈、陆抗等人先行前往下蔡。如今,杨再兴率大军赶赴下蔡,一场关于淮南局势稳固和未来作战规划的重要安排即将展开。
寿春城内,卯时刚过,晨曦初露,柔和的光线洒在大地上,给整个城市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杨再兴带着“剑影”,策马来到军营之中。一路上,士兵们见到二人,纷纷注目行礼,眼神中满是敬意。
此时,徐晃、甘宁、丁奉等一众将领早已等候在帅帐之内。他们神情各异,或是低声交谈,或是静静等待。杨再兴大步走到帐前,伸手掀开帐帘,快步走上帅位。众将见他进来,立马整齐划一地上前,抱拳行礼道:“参见大将军!”
杨再兴微微点头,目光扫视着众人,笑着说道:“诸位,看来大家都已准备妥当。事不宜迟,咱们即刻出发。”说罢,他开始有条不紊地下达命令:“兴霸,你率领先头部队,在前方为大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务必确保大军行进顺畅。”
甘宁抱拳领命,大声应道:“末将定不辱使命!”
杨再兴闻言,微微点头,随后看向一旁的徐晃,语气沉稳地道:“公明,你与我一同坐镇中军,协调各方,把控全局。”
徐晃拱手行礼,郑重地回道:“大将军放心,末将定当全力以赴。”
“丁奉,你领着背嵬军护送辎重,这一路上不可有丝毫闪失,务必安全将其送至下蔡。”杨再兴又看向丁奉,神色严肃。
丁奉单膝跪地,目光坚定地说道:“末将万死不辞,必当守护好辎重!”
众将领命后,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快步走出帅帐,各自奔向自己的营地,集结各营士卒。一时间,军营内人喊马嘶,士兵们迅速整理装备,牵马备鞍,井然有序地集合起来。不一会儿,大军便浩浩荡荡地向着下蔡进发了。
一路上,军旗飘扬,脚步声、马蹄声交织在一起,气势磅礴。将近未时,烈日高悬,酷热难耐。杨再兴等人领着中军终于抵达了下蔡城外不足十里处。此时,前方的下蔡城已经隐隐可见,城墙上的旗帜随风飘动。
而此时,甘宁早已领着前军入了城内。陆抗得知消息后,一边令人去通知柳乾,一边急忙赶去安顿甘宁带来的士卒。在柳乾的协助下,甘宁与陆抗将前军将士安顿在了城西的军营。
随后,三人策马来到南城门处。太史慈早已在此等候多时,见到他们到来,立刻迎了上去。四人稍作寒暄后,便一起出城,去迎接杨再兴等人的到来。他们站在城外,目光紧紧盯着远处的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远处渐渐出现了大军的轮廓,马蹄声也越来越清晰。他们知道,杨再兴率领的中军终于到了。
片刻后,四人远远瞧见走在队伍前方的杨再兴等人,柳乾率先反应过来,神色间满是激动与紧张,他赶忙整了整衣冠,生怕有丝毫的不妥。随后,他快走几步,迅速迎了上去,甘宁、陆抗和太史慈则紧随其后。
待双方距离近了,柳乾“扑通”一声单膝跪地,抱拳朗声道:“末将柳乾,恭迎大将军驾临下蔡!”声音中带着几分敬畏,在空旷的原野上回荡。
紧接着,陆抗与甘宁、太史慈也纷纷上前抱拳行礼,陆抗恭敬说道:“大将军,一路辛苦。下蔡城中诸事,已初步安排就绪。”
杨再兴见状,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赶忙抬手示意众人不必多礼:“柳将军快快请起,诸位都辛苦了。”他的目光扫过众人,眼中满是赞赏与信任。
柳乾站起身,满脸堆笑,小心翼翼地说道:“大将军,城中府衙已备好,还请您移步前往,也好歇息片刻。”他的语气中带着讨好,一心想在杨再兴面前有所表现。
杨再兴点了点头,说道:“好,那就有劳柳将军了。”说完,他率先向前走去,众人簇拥着他,朝着下蔡城的方向进发。
一路上,杨再兴向太史慈、陆抗等人询问城中的情况,众人一一详细作答。不多时,一行人便来到了府衙前,府衙外的士兵看到杨再兴,纷纷行礼致敬。走入府中,下人们纷纷避让,眼神中既有敬畏,又有期待。
在柳乾的引领下,众人步伐整齐地来到府衙大堂。大堂内宽敞明亮,众人依次落座,一时间,气氛庄重而严肃。杨再兴端坐在主位上,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将领,脸上露出欣慰与期许交织的神情。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且充满力量地说道:“诸位,此趟征程,大家历经艰辛,殊为不易。但正是因为尔等英勇无畏、齐心协力,咱们才能顺利收复淮南郡全境。这一切,皆仰仗诸位同僚的努力与付出!”说到此处,他站起身来,对着众人深深一揖。
将领们纷纷起身回礼,甘宁大声说道:“大将军,这都是咱们共同的功劳,您可别这么客气!只要跟着您,咱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众人纷纷附和,声音响彻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