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开国功臣大都没有好的下场,自己是崇祯的亲儿子,崇祯都很警惕,何况是外人。
功高震主,不得好死,此话果然不假。
“父皇,儿臣十分赞同,这些将士都是朝廷的兵马,自然全凭父皇做主!”
朱慈烺欣喜的作揖行礼。
崇祯并没有从朱慈烺的表情中发现什么异常,所以也彻底放下了戒心。
“好!既然如此,那张爱卿,你来说说,按照礼制该如何封赏?”
崇祯问向礼部尚书张国维。
张国维自然作揖行礼,出言回答。
其实对于平定建奴这样的军功来说,能够封赏的也只有爵位了。
明朝的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和功臣外戚爵位两种。
宗室爵位只有明朝的皇帝亲属才能获得,包括亲王和郡王两等。
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王世子,长孙立为王世孙,冠服均视一品;
亲王其余诸子年十岁,则封为郡王。
郡王嫡长子为王长子;嫡长孙则授王长孙;冠服均视二品。
郡王其余诸子则授镇国将军,从一品;其余诸孙授辅国将军,从二品;
郡王曾孙均授奉国将军,从三品;郡王四世孙均授镇国中尉;从四品。
郡王五世孙均授辅国中尉,从五品;六世以下皆授奉国中尉,不再降爵。
也就说,老朱家的子子孙孙无论多少世多少代,至少都有一个奉国中尉的爵位,可以享受朝廷的供养。
朱元璋那是被穷怕了,所以为了自己的子子孙孙不受苦不受饿,定下了这么个规定。
可是老朱没想到,这条政策也成了明亡的原因之一。
据记载,在洪武年间,明朝宗室有男女58位,但经过子子孙孙,代代相传,到万历年间,宗室在籍人数达到余人。
到崇祯时期,宗室在籍人数达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