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海山眉头拧成了疙瘩,在稳坐如山的梁素梅面前踱来踱去,那步伐快得差点让梁素梅眼冒金星。“小梅啊,上次咱们聊的那事儿,到底啥时候能有个准信儿?我这阵子跟蔬菜站还有县委食堂的哥们儿吃了好几顿了,豆芽送出去得有十多斤了,他们天天追着我要货呢。”关海山的声音里透着股子急不可耐。
梁素梅心里也是火烧火燎的,卫知那边刚谈妥了几个镇的新单子,豆芽现在成了香饽饽,供不应求。每次来给关海山送货,她都像上刑场一样,生怕又被催产量。她暗自思量,这小作坊看来是撑不住了,得动真格,整个豆制品厂出来,豆芽、豆腐、豆皮、豆干一条龙,但一想到这其中的繁琐手续和巨额投入,头就大了一圈。
“关大哥,你说咱们要是有个自己的厂子多好啊,我搞生产,你跑市场,咱们就不用像现在这样火急火燎了。”梁素梅边说边叹了口气。
关海山一听,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这主意确实不错。可转念一想,那些审批、资金、厂房,哪一样不是难题?他苦笑了一下:“小梅,眼前这关得先过了,你得想法子给我匀点豆芽出来,那些大客户我可得罪不起。”
梁素梅点了点头,说了句“我再想想办法”,便拍拍屁股急匆匆地走了,生怕关海山再给她出难题,关海山看着这丫头逃跑的背影直摇头。
梁素梅心里明白,目前她手头那点积蓄,对建豆制品厂这个大项目来说,就像是往大海里扔了个小石子,连声响都听不到。她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难不成还要靠空间商场的豆芽?可那太不现实了,供应整个县城的豆芽,可不是靠自己那辆小推车就能解决的,必须得大卡车,如果大卡车和满车的豆芽一亮相,自己这空间的秘密怕是要公之于众,到时候怕不是要被人当成妖怪抓去研究了。”
回到知青点,梁素梅一股脑儿地把烦恼倒给了卫知。卫知一听,也是吃了一惊,这豆芽的火爆程度远超预期,看来得好好规划,扩大生产规模了。他意识到,这已不再是知青点内部的小打小闹,而是个能够走出去的正经事业。
“建厂的话,大概得要多少资金?”卫知认真地问。梁素梅叹了口气:“至少得十几万吧,人工倒还好说,主要是厂房建设和设备投入。”
卫知闻言,拍了拍胸脯:“这笔钱,我先来想办法。我明儿就给家里发电报,让他们支援一下。”
梁素梅一听,惊得嘴巴都能塞进个鸡蛋,十几万啊,那得是多显赫的家庭才能轻松拿出。但她很快回过神来,连忙摆手:“不不不,咱们还是稳扎稳打,先在县城租个大点的地方,等资金充裕了再考虑建厂。”
卫知却摇了摇头,他分析道:“现在豆芽这么抢手,如果只是租个院子,跟在知青点没多大区别。而且,在田洼村我们可以借村集体的名义销售,但到了县城,万一有人眼红使绊子,扣上什么投机倒把的帽子,可就麻烦了。这厂,是非建不可的。”
卫家的小院里,卫老太轻轻瞥了眼眉头拧成结的卫均义,嘴角一撇,不满地嘀咕道:“哎,整天绷着个脸,跟谁欠你似的。小知和他妈啊,都被你这副模样给‘吓’跑了。”
“妈!”卫均义苦笑,摇了摇头,语气里满是无奈,“这孩子,张口就要十几万,我上哪儿去变这么多钱来?”
卫老太眼疾手快地从儿子手中抽过电报,细细端详一番后,脸上绽放出温暖的笑容,得意洋洋地在卫均义面前晃了晃电报纸:“瞧瞧,咱们小知多有志气,你有没有仔细看?小知要钱是为了‘建厂’”卫老太特别加重了“建厂”的发音。
卫均义不以为意地嗤笑一声:“他要真有那本事自己建厂,还用得着找我?自己掏腰包不就得了。”
“你呀,就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了。”卫老太笑眯眯地反驳,“小知找你要钱,那是尊重你。你那点工资,还有你手里的那些积蓄,说到底还不是你爸和我辛苦一辈子攒下的。你不想给?那这事儿我说了算,这钱我出!”
卫均义作为京城的干部,月薪不过区区两千,而卫家的家底,全靠老爷子和卫老太早年经营布匹生意一点一滴积累起来。至于卫均义本人,手里其实握着一笔不小的存款,那是远在国外的妻子陆荷,为儿子卫知汇来的生活费。卫均义坚持不动这笔钱,他有做男人的尊严,他自信有本事靠自己的能力抚养儿子,这些钱,他打算将来与陆荷重逢时,原封不动地还给她。
“妈,我可不是故意泼冷水,这么大一笔钱,万一他折腾没了……”卫均义试图劝阻母亲。
卫老太斜睨着儿子,眼神里满是坚定:“我孙子,我心里有数。小知比你强多了,他做事有他的道理。我这么大年纪了,什么风浪没见过?就这一个宝贝孙子,我不疼他疼谁?”说罢,眼中满是宠溺与信任。
知青们对豆芽的热销感到由衷的喜悦,几年的知青生涯,让起初对生活感到平淡无奇的他们,如今凭借自身不懈努力,迎来了如此丰硕的成果,对未来的憧憬也随之高涨。
小主,
“现在市场对豆芽的需求非常大,光靠罗阿姨和咱们知青已经很难应付了,梁素梅同志又与县里的蔬菜收购站和大食堂谈妥了合作。所以现在面临一个问题,需要扩大规模,招技术员。但是,如果扩大规模的话,首先要考虑交通的问题,所以我想咱们要在宁溪县建一家豆制品厂。”卫知看着知青们说道。
知青们听到这个消息,沉默不语,原本热闹的房间里顿时安静下来,空气仿佛一瞬间被冻结。如果在县里建厂,意味着这豆芽产业会变成更大的项目,将不再仅仅属于他们这些知青。他们把豆芽产业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培育,但现在却不得不面对可能与外人分享成果的现实。
“大家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出来。”卫知打破了沉默。
“卫老大,我们住在田洼村,厂子要是在县里的话,那这豆芽是不是以后就跟我们没关系了?”一个知青忧心忡忡地问道。
听到这话,其他知青们也纷纷附和道:“是啊,是啊。”
看着众人担忧的表情,卫知笑了笑,耐心的解释道:“豆制品厂跟咱们现在的小作坊不一样,它是流水线作业,每个环节都需要人员参与。从种植、采购、质检到生产和营销等各个岗位,都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所以,只要你们有能力胜任某个岗位,就可以在厂里上班。”
说完,他看向大家,鼓励道:“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只要努力,都能做出成绩。”
又补充道:“建厂的同时,我们也会建职工宿舍,解决大家的住宿问题。这样一来,大家也不用再担心路途遥远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