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来之不易的师生缘

杨晓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入到徐向阳的视野的。

对所谓的“中考状元”, 徐向阳一直不是很感冒,他不太在乎中考成绩。那只能说明过去,证明初中。

他更看重理科综合成绩,这决定学生的可塑性,以及未来的可能性。

每次分班时,他也没啥要求,只要有几个理科好的学生就行,他可以培养,可以鞭策,可以挖掘。

让中考落后的学生,在高考中逆袭,这本身也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

但这次不同了,他觉得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了。

不但要选一个成绩好的,潜力大的,还要选责任心强、荣辱感高、家庭牵绊多的学生。

他信心满怀,他情绪高涨,他要为国选材,他要优中选优。

他原本还以为,自己要很辛苦,看很多资料,找很多人,问很多情况,必要时还要家访沟通。

没想到,中考第一名就完美符合了他的要求。

他有点迟疑了,对“中考状元”,他之所以不太待见,是因为他见太多了先发而后至的情况。

就像马拉松一样,领先了90%时间的选手,一般拿不到冠军。

小学、初中、高中,漫长的12年,也是一场学习马拉松,你初中就爆发了,高中还能有多少力量,还有多大潜力?

可杨晓帆实在太出色了,成绩领先第二名30多分不说,数学、物理、化学都是满分。

满分说明这是考试卷子的限制,不是考生的极限。

徐向阳拿起电话,打给三中的一个老朋友,也是教物理的。问问日常表现,如果冷漠、自私、孤僻,他就可以考察下一个了。

但一说起杨晓帆,对面根本不给你讲话的机会,夸得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本想简单问问,一打就是快一个小时。但徐向阳还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