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焕也紧接着进言:“陛下,道号之事关乎重大,不可轻率决定。还望陛下三思。”
然而,此时的永正皇帝心意已决,他怒视着群臣,大声说道:“朕乃天子,顺应天命,这道号朕上定了!谁敢阻拦?”
楚王见此情景,赶忙附和道:“父皇圣明,此乃顺应天意之举,儿臣全力支持。”
赵王则沉默不语,心中暗自思索着皇帝此举可能带来的后果。
其他大臣们有的迫于皇帝的威严,纷纷表示赞同;有的则忧心忡忡,却又不敢直言反对。
贾瑀和林之焕无奈地对视一眼,深知皇帝此时已被权力和荣耀冲昏了头脑。
永正看着众人态度,心中很是不满。但是儒教乃是朝廷礼教,而朝中大臣皆出自儒门,他心中想着转移话题,于是便说道:“如今四海平定,可喜可贺,今年九月加开恩科。”
此言一出,朝堂上的气氛瞬间有了变化。原本紧张的氛围略微缓和了些,大臣们的表情也从担忧转为了思考。
贾瑀立刻出列说道:“陛下圣明,加开恩科乃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的良策,必能为朝廷注入新的活力。”
林之焕也紧接着说道:“陛下此举,实乃造福天下学子,定会让更多有识之士为朝廷效力。”
其他大臣纷纷附和,对皇帝的决定表示赞同和赞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永正皇帝的脸色也渐渐好转,他说道:“此次恩科,务必公正严明,选拔出真正的贤才。”
众臣齐声应道:“陛下放心,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厚望。”
众人心中都清楚,这是永正皇帝做出的妥协之举,给出的一个台阶。大家彼此心照不宣,眼神交汇间便已明了对方的心思,自此也无人再提反对永正上道号的事情。
朝堂之上,气氛看似恢复了往日的平和,但那平静的表象之下,依旧暗潮涌动。永正皇帝心中虽有不快,但也深知此时不宜再强硬推行道号之事,只得暂且按下不表。
贾瑀和林之焕等,虽不再公然反对道号,可私下里却依旧忧心忡忡。他们明白,皇帝的这种妥协只是暂时的,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日后恐怕还会生出更多的事端。
而那些趋炎附势的臣子们,则趁机揣摩皇帝的心思,想尽办法讨好迎合。一时间,朝堂上阿谀奉承之风渐盛,真正为国家大事出谋划策之人反而备受冷落。
与此同时,民间对于朝廷的种种举措也颇有微词。百姓们的生活并未因四海平定而有太大的改善,加开恩科虽给了学子们一丝希望,可官场的腐败和不公却让他们感到前途渺茫。
永正皇帝接下来一门心思都扑在了给自己再一次上道号这件事上,他专门请来了通元、通圣、通化三位真人,还召集了众多道士一同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