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3章 三千越甲可吞吴

春秋我为王 七月新番 2239 字 3个月前

除了范蠡效仿赵国制度实施的军功爵授田分奴隶外,勾践还将吴国、越国那些无夫无子的寡妇都收拢起来,在越军大营里专门设置了一个女营,美其名曰”使士之忧思者游之,以娱军士”,也就是用这些寡妇来慰藉军士,提高士气,同时也能物尽其用,让她们成为国家的生育工具。

这大概是最早的慰安妇制度,越人已经习以为常,每攻破一处城邑就有将吏组织着兵卒大肆劫掠妇女。所以范蠡也不指望越人真的能秋毫无犯,只能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三年吴国囚徒生涯,十年卧薪尝胆的残酷战争,已经让他的血变得冰冷。

他连爱慕之人都能弃之不顾,何况这些吴人,饶其性命已经是莫大的恩赐了。

绕开了一队追逐妇女的越兵后,范蠡的车驾驰入吴国守藏室中。

远远望去,守藏室的大门四开,墙垣坍塌,屋子的大梁和瓦片也不翼而飞,大概是被吴国人拆掉烧火做饭,或者拿到城头御敌了吧?

范蠡顿时一阵揪心,这里放着吴国历代的文书、图籍,正是他此行的目的。万幸,夫差和吴国最后一批贵族在退往姑胥台时极为匆忙,还没来得及将这里一把火烧毁。

无视了官署外一队越卒对地上一箱丝绸的疯抢瓜分,范蠡步入其内,拾起了一卷不知被多少人践踏过的竹简,翻了翻后吁了口气,对同来的越国大夫苦成说道:“比起宫室里残存的宝物钱帛,对越国而言,这些冷冰冰的简牍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吴国和越国虽然说着和中原大不相同的语言,但却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他们的鸟篆文是中原传入楚国,又从楚国传播过来的。甚至可以这么说,除了部落崇拜的巫鬼和龙蛇外,吴国越国也没有属于自己的上层文化,完全是中原和楚国文化的嫁接。

与身为姬周后裔,培养出了延陵季札这种知书达理的“君子”的吴国比起来,越国就更是落后很多,越国宫廷官署里,九成的大夫都是文盲,会说雅言的寥寥无几,会在简册上认字刻字的就更少了。

范蠡北上赵国,深深为赵国官吏文化普及之高二震惊,百姓以吏为师,中人之家的孩子从孩童时代起就能进入蒙学识字,优秀的人进一步升到小学,了解礼、乐、书、数;通过小学内部的考试,最出类拔萃的青年人可以升到大学,进入临漳学宫,学习更加复杂的东西,而赵国的一些基层官吏,除了募士外,基本就从各郡县的小学和临漳学宫里选拔,也应了赵国人子夏的那句话:学而优则仕……

所以范蠡虽然建议勾践效仿越国的变法,却只能学得其形,不能得其实。在实行过程中,他发现,赵国的那套制度,非得拥有一个成熟的士人阶层才能建立起来,否则吏不识字,官不懂法,郡守县令不懂数字,如何向基层颁布律令,如何治理地方?

所以越国也仅仅能在军中推行军功爵,但大部分将吏却连有哪十二等爵都搞不清楚,更别说算人头、计军功、定赏罚的吏奇缺,光靠越国八个还有点文化的大夫,如何忙得过来?

越国现在的制度,是一种跟周初封建差不多的体系:越王高高在上,作为越人共主,其实只能管到会稽周边,下面所谓将、吏、大夫,其实是散布山林溪泽间的部落酋长,多亏了勾践有些才能,才能让他们倾心归附,但这种归附,没有一个制度的保证,很快就会随着勾践的逝去的终止……

这样的越国,就算兼并了吴国,又能走多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