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洛海的曙光

幸得闻松 贤愚先生 1253 字 3个月前

大姐小时候读过书。

陈母嫁给陈父的时候,他家中还有祖产,一块不大也不小的田地。

地里每年收成都不错,能赚一些。

后来陈父到城里又开了个早餐铺,家里的生活变得更好。

夫妻俩一合计,决定送家里几个大孩子去读书试试。没想着能考秀才,就是想让他们学学字,免得跟他们一样目不识丁,到城里让人笑话。

其中,大姐是对读书最感兴趣的,也是最有天赋的。

连经常把“女子无才便是德”挂嘴边的教书先生,也常常夸赞她:“若是个男子,努努力,说不定能去乡试验验水平。”

好景不长,他们的田地被当时的洛海官员强征,又把抢来的田地白送给了世家。

他们这才知道,自家这块肥沃的地,早就被某个到洛海当个七品小官,走走过场的世家公子盯上了。

家没了,更莫提读书了。

好在陈父有先见之明,他们还剩下一个早餐铺,于是一家人又重新开始齐心协力地奋斗到了现在。

陈母一直对大姐没有机会继续读书耿耿于怀,总觉得欠了她。

她不盼望她能读书读个出息来,就是觉得,多读点书,说不定,会更聪明,也说不定,能找个好人家。

听了闻松的话,陈母兴奋的心溢于言表,大姐却撇了撇嘴,没说去读,也没说不去读,只道了一句:“女子无才便是德,读那么多书干什么。”

陈母听了,便小声劝她,母女俩就读书这个事,讨论了起来。

陈父见她们这样,对贤愚先生略感抱歉,“妇道人家,多多包涵。”

闻松笑道:“您多虑了,没事。”

他只是提供了选择,他们怎么做决定,却不是他能干预的了。

每家情况不同,清官难断家务事。

陈父在用餐时小酌了几杯,此刻话也多了,“您恐怕不知道,我们一家,很感谢您咧。”

闻松大感意外,“哦?为何?”

陈父便将他们田地被强占的事情道出,闻松侧耳听着,愣是没听出一点儿跟他有关的信息。

他也不催,等着陈父慢慢把话说完。

“后来,听说您要做木雕,需要收林场……我们是夜夜睡不着,生怕我那小儿的学徒工也没了。”

陈父叹息着摇头,“那林场,是我朋友的祖产,当时他听说了这事儿,也是担心坏了,就怕我的事重演,问我该怎么办,我哪能知道怎么办?胳膊再粗也拧不过大腿啊。”

当初田地被强收的时候,那些恶霸们是一文钱都没给啊,畜生们走之前还把家给砸了,把值钱的东西都搜刮去了。一想到那画面,陈父就心疼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