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上山当胡子

民国:关东参王 参娃 2289 字 1个月前

姜家大院,在离着宽甸县城一百多里地的姜家堡子。

当年姜家的先祖闯关东到这里,落地生根、繁衍生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发展起来。

这地方,也以姜姓命名,被称为姜家堡子。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姜家已经成为当地的大户。

家族人口众多,修建起一丈多高的全砖围子,四角还有高大的炮台,而且还从外面雇佣了不少炮手。

这种围子,修的都挺大,里头粮食、水源充足,哪怕是几个月不出门,里头的人也不会挨饿。

一般来说,当地里的苞米高粱长起来,住在围子里的地主老财,基本上就不出门了。

谁知道那青纱帐里头躲着什么人啊。

万一从里头钻出一伙儿胡子来,直接把人绑了,那可不光是遭罪,家底儿也要搭进去。

陈允瀚兄弟俩在姜家大院周围蹲守好多天,始终不见姜家的人出来。

二人怕暴露身份,不得已只能离开,可他俩没地儿去啊,就寻思着先回大青沟。

他们家在大青沟还有房子和地,都没卖呢。

先躲一阵子,等到秋收时节,姜家这些老少主子们,总得出去收租子,到时候再想办法下手。

陈家毕竟在大青沟多年,跟乡里乡亲的关系都非常好。

大家伙儿见到陈家兄弟都挺热情,还跟陈家兄弟说,官府派差役来过好几次,打听陈家人的行踪。

村子里的人也不知情,官府的差役来了两三回,找不到陈家人的影子,这才作罢。

陈允瀚兄弟暂且在大青沟安身,可他们从家里带出来的银钱不多,只怕维持不了太久。

两兄弟不甘心坐吃山空,于是就打起了贩运猪鬃的主意,这生意成本小,利润高,就是风险大。

于是,陈允瀚兄弟俩,就联合了村里几个年轻人,在附近的村子收猪鬃。

收回来的猪鬃要理顺了,毛根和毛稍一致,然后用绳子捆扎成一小把一小把的。

众人忙活了半个月,凑了七八挑子猪鬃,就悄悄运走卖了。

还别说,这东西真的相当值钱,那七八挑子竟然卖了不少银子。

这下,大家伙儿都挺高兴,回来换地方继续收猪鬃、卖猪鬃。

原本兄弟俩计划着,先倒卖猪鬃挣点儿钱,等候时机了结姜家,然后他们就躲到深山老林去猫着,过几年消停了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