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资本家的生意不仅仅局限于大明帝国本土以及海外的领土,他们还和洋人做生意,有洋人市场。
以宋渔夫他们所代表的新保守主义背后站的是内地制造业、能源大亨、陆军代表,这些人的生意都是依托于庞大的本土市场,他们搞不了洋人市场。
新保守主义是和内陆生产力同生共死的,它们是共生关系。
就拿陆军来说他们的势力范围离不开土地,而海军可以畅游海洋,这就造成陆军的思想必定不如海军的思想活络,双方利益的根本点就不一样。
海军能收取护航费用、航道使用费,陆军的小伙子们去哪收过路费?所以陆军相当依附于大明本土产业,只有本土产业才能够赚钱给陆军花。
大明帝国海陆高层的相处也不是报纸上报道的那么和谐,海陆高层将领为了利益争执的也是不可开交。
双方之间的矛盾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都被掩盖掉了,在经济萧条时期也就暴露无遗。
从朝廷内院支持以工代赈,搞大基建利于陆军产业链的发展开始,海陆双方将领就已经对彼此的势力范围和利益明确的划线切割。
这些争吵和纠纷也都局限于高层关起门来当作家事处理,家丑不外扬,中下层的百姓根本不知情。
双方的矛盾并不如着名的扶桑海军马鹿和陆军马鹿那么激烈。
海陆的利益纠纷也只是这个大时代下的缩影,对抗最激烈的反而是商人阶层,商人的对抗就体现在行政院颁布的各项政策,议会一言不合的吵架等等。
“皙子兄说的不错,我们的计划有时候确实考虑不周,渔夫兄,你觉得我们大明未来应该怎么发展?到底是侧重海外利益还是本土的利益?”
“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要想双赢太难了!”
廖白夷也没有否认杨皙子给他指出来民盟发展策略上出现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民盟内部开的研讨会上也提出过这些问题,但是在他们这些人看来牺牲掉小部分的利益来换取大部分人的利益还是值得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无非是等到他们富裕起来后,再给那些被牺牲掉的人一些利益补偿。
“鱼和熊掌确实很难兼得,但也不是绝对的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