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长长的鹅音自南方而来,隆隆马蹄声由远及近,如一股清风,刮过充满血腥味的青山岭。李由扭头回望,火光之中,两员战将的身影飞驰而至。
张靖、韩亮!还有大队的宋军铁骑!援兵到了!!!
二将驻马而望,迅速做出了判断,带头冲向了鞑子的后营。
后营所占范围约占整个大营的三分之一,因为这里不光有塔海帖木儿除探马赤军外的骑兵外,还集中了他的四成的辅兵杂役、八成的马匹骡牛,张韩二人首先冲阵后营,显然是要利用这些鞑子最为薄弱的部分,来辅助宋军驱赶鞑子。
李由的长宁军不过四五百步卒,也许意志力并不如谭如晓的陷阵营,但战力却高过后者,与之对战的鞑子后营,是以辅兵为主的三千人,竟然占不到丝毫便宜。
张韩二人攻击的方向,正是李由的对面,一左一右对后营进行了夹击,腹背受敌的鞑子,在宋军的生力军加入战局之后,无可挽回的率先溃败,张、韩、李三人合兵一处,赶着鞑子后营的人马卷向主营。
当宋军铁骑出现后,正率人马增援前营的塔海帖木儿心中暗忖“不妙”,他将这里设了局不假,但他没有隐藏的兵力这也是真,宋军的兵力似乎源源不断,这突然杀出的骑兵,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看着后营已经无力回天,前营岌岌可危之际,塔海帖木儿当机立断,绝不拖泥带水的立即调整战术,从侧翼佯攻王江的选锋营吸引其注意力,然后以右营开道,主营收拢后营左营前营残兵断后,朝东面而撤,单论果断决伐,这一点就比初出茅庐的李芗泉要强。
临退前,塔海帖木儿长叹一声:“速派五支传令兵召回达林台,停止攻打梅洞寨,连夜拔营,在虎头城对岸与大军汇合,还师成都!宋军悍勇,非数月之功可破也!”
当朱雀军骑兵加入战局后,李芗泉、易云霄几乎同时做出了鞑子必败的判断,但李易二人均没有吃掉整支鞑子的野心,那塔海帖木儿不是乌日吉呼,更不是赵金,一个多时辰的对战,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如果自己追击的太紧,搞不好反被逆袭。
李芗泉提议道:“关门打狗,收拾鞑子左营?!”
“然也,可令张靖、韩亮追击五里,随后撤回青山岭作为斥侯护卫大军,万一塔海帖木儿反噬,也可抵挡一阵,余者收拾战场,羁押俘虏,开道回富顺,明日一早,再派精干人马搜山捕获漏网之鱼,以免这些散兵流勇作乱境内!”易云霄随口一提,却是想得更远,令李芗泉不得不内心佩服。
青山岭一役,宋元双方以四千对八千,宋军以八百余伤亡险胜蒙元军,塔海帖木儿损失二千余兵力及大部马匹、全部辎重。就整个战局而言,他更是损失了近万人马(其中辅兵杂役占七成)、过半牲畜,未收复梅洞寨,当然辅兵杂役及部分牲畜多是搜刮而来,可以摊入耗损,慢慢做平这本帐,但“收复”了虎头城这一关键枢纽,被塔海帖木儿大书特书,行中书省虽知其中必然有夸大成份,但左右丞念塔帅年近七十仍奋力与宋军鏖战,皆不点破。
内心无法释怀的塔海帖木儿,在四个月后卒于成都,比历史上早了一年零七个月。
朱雀、长宁联军运用城池防御战、丛林运动战、神出鬼没的游击战,付出了伤亡近两千的代价(内含正兵近六百),俘虏鞑子六千余人,战马四千七百余匹,其余牲畜四千余匹,粮草万担,在川地打出了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