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升点点头道:“目前十公子成为储君已成定局,我们也需立刻赶往咸阳,此事或许应提上日程了。今日许多农家墨家的人虽有怨言,但我们并未显露出一丝马脚,得知十公子成功的消息后,反而令人心情舒畅。”
“这是最好的时刻。”
许辛心领神会。明白徐升的意图,笑着反问:
“那徐兄怎么看?”
徐升轻饮了一口清茶,淡淡地说道:“眼下农家墨家的人都心虚,大概不敢再多言语。当初十公子建议我们将两家学术成果编制成记录手册,并详细记录两家创新发展的全过程。”
“我赞同现在开始着手这件事。”
许辛眉头微微一拧,轻声问道:“可是徐兄有没有觉得,十公子的想法过于急促了,似乎有些意外之举?”
徐升郑重地说道:“我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确实,十公子的目的在于帮助我们提升名号不假,但他的真实想法恐怕是要将我们农墨的学识收入囊中。但是对我们来说,这并无妨,因为十公子现在的地位如此尊贵,想获得那些东西有许多手段可以达到目的,甚至十公子想要的话,不知我们两家中有多少人会争相送上这些成就。既然如此功绩归了我们,如果拒绝,必定会有不利。”
许辛陷入了沉默。事实上他也不想完全放弃那些资料。那些都是几百年来的积累。不过徐升的分析确实没错:如今十公子的地位远非常人能比,即使有所保留,最终也无法阻挡得了这一切。相比起来,自己的一些独 ** 献根本不值一提。
过了片刻,
许辛轻叹道:“看来也只能这样了。”
“但如果照做了以后,农家今后恐会再无优势。要想将来能够崭露头角就必须四处奔波了,仅依靠旧有的传统已经行不通了。”
他不由得轻叹了一口气。
徐升摇头:“许兄你还没看明白?”
“十公子这么做,就是有意打破这些壁垒的。”
“从起初引入造纸术、推行新的文具,到现今提出要我们写下所有农墨家学问的过程,都显示了他的远见卓识:就是要逐步使农家墨家知识纳入整个秦帝国之中,并进一步传播开来。”
“十公子志在千里,不甘受制于百家,想让百家独占的知识不断下沉,并削弱知识分子的地位,让他们只能效忠朝廷才有未来。”
“这恐怕才是十公子的真实目标。而这才仅仅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