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宋国和郑国有仇,要是万一边境不设置军队把守,跟周桓王打了一半,他们突然袭击,后果不堪设想。
郑庄公的老二儿子公子元(就是姬突)道。
父亲莫慌,定南边境调集两万人,分别把守鄢城,许田,防止宋国,鲁国偷袭。
然后调集郑国所有兵力,接近一万五千人,父亲给我三千军队,我去进攻周王师的左翼。
因为左翼就是陈坨和周公黑肩,他们虽然有八千多人,但是陈国军队占大多部分。
陈国和我们一直是盟友,现在陈坨弑君,赶走众公子,听说国人并不拥护陈坨,陈国军队一定是三心二意,只要我们大张旗鼓进攻王师左翼,陈国肯定会溃败。
然后我们再派五千人进攻王师右翼,右翼的虢国,卫国,蔡国都是我们郑国手下败将,并且是联军,肯定人心不齐。
我们只猛烈攻打蔡国和卫国,他们毫无战斗力,右翼就会大乱,剩下七千主力中军拖住周桓王的大军,只需要防守即可。
因为周桓王和周王师早就憋着一口气,想要击败郑国,所以中军不动,防守为主,吸引周桓王。
等到两翼攻破周桓王的左右师,然后合围周桓王,保证郑军大败王师。
郑庄公大喜,大加赞赏公子元,高渠弥道。
“君侯,这次王师大于一倍兵力与郑国,不可小嘘,除了子元所献计策,我们还应该改变战术战法”。
原先是战车对战车,然后步卒戈矛推进,但是这次我们战车和步卒远远比不上王师数量,所以展开大战冲锋,未必能取胜。
我发明一种战术,一辆战车三个车手,然后后面配置二十五个步卒,分列战车两侧,步坦协同作战,犹如渔网一般,战车前后错位布阵,步卒分布战车缝隙之间。
这样即便是少量战车和步卒,也能组建出规模宏大的阵型,给对方造成一种错觉,阵容强大,从心理上给他们造成很大压力。
还有就是,如果战车上三人有人战死,或者受伤,下面步卒立即上去顶替,战车可持续作战,定能以少博大,战胜周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