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七章 优势

国民法医 志鸟村 1454 字 2个月前

不过,反正台子都已经搭好了,上去几个人,唱跳一番,兴许也就成了。

就好像现在的很多案子,用“侦破”这个词都显得贫瘠,就是用警务通扫了一下,直接出结果了。真正考验刑警的反而变成了文明执法,证据合规之类的问题。

而建门院的案子,恰恰相反。

它是命案积案,又因为死者张校明的身份特殊,是张家的孙子,就使得案件一方面在资源的层面基本拉满,另一方面,它的调查方向又受到限制。

牵扯到政治的东西都很烦,尤其是刑事案件,主打的是一个追求真相,但政治有什么真相可言,政治只有站队而已。

假如张校明的死亡,真的牵扯到政治原因的话,就算是江远,也很难调查了。

准确的说,调查涉政的案件,反而更需要准确的调查。

诚然,江远可以要求张校明的姐姐张校雅提供大量的相关信息,以江远今时今日的地位,张校雅大概率是会愿意的,问题是,没有前期的准确调查,张校雅应该提供哪些信息呢?

张校雅又如何判断哪些信息值得说出来,哪些信息不值得呢。

如果是普通的刑事案件,警察的要求其实是全说出来。在审讯室或询问室里,警察会问的非常细致,其细致程度跟普通人的聊天是完全不一样的。广度方面更是如此。至于哪些东西是案子里有用的,哪些东西是案子里没用的,

而且,像是张家这样的情况,张校雅这样的身份,她知道的信息是很多,但适合都说出来吗?

有些东西,她可能愿意说出来,别人也不愿意听。

另一方面,许多政治相关的信息本身就是主观性的,很多都是小道消息汇集而来的,或者说的委婉一点,是来自于利益相关方的信息汇总和再分析。

这种主观性的消息要不要说出来呢?说出来又有多少真实性呢。

但不说这些主观性的消息,又要说什么?就比如张校明的死,是因为张家的敌人吗?那张家的敌人有哪些人?就这个问题,都不可能有客观性的回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哪怕最终是需要张校雅来回答一些问题,江远也得知道问题是什么。

这些只能从卷宗中抠答案了。

这一看,就是一天。

第二天起来,也是接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