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正国本(十五)争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367 字 10天前

“哦,是吗?”钱梦皋看来并不相信,微笑着反问:“不知钟科长所谓的努力究竟是指什么呢?莫非……是让皇嫡子早些获得册封?”

这话其实有点打脸的意思,因为钟兆斗也好,赵志皋也罢,他们师徒二人归根结底还是心学派的人,而心学派历来是支持朱常洛的。支持皇后与皇嫡子母子的,那可一直都是实学派的人,甚至说得更确切一些,是实学派中的高务实一系。

伱一个心学派的人,因为“世兄”赵凤威的事,跟着师相赵志皋跳反去帮高务实一次,这我钱梦皋认了,可你们难道连心学派的身份和立场都打算一齐抛弃吗?这可就多少有点“欺师灭祖”了!

然而钟兆斗能得赵志皋看重,自然也是有几把刷子的,他轻哼一声,道:“太子之册封非我所能置喙,我所言者,乃是指皇三子封王之国一事。

算起来,皇三子今年已经完全可以封王,而封王之后便可以考虑之国。如此,只要趁着郑妃受惩之际大造声势,使皇上不得不听从百官呼声,册封皇三子为王,同时令其之国,那么郑妃母子对储位的念想自然也就该一举了断了。”

正如钱梦皋的话刚才打了钟兆斗一个措手不及一般,钟兆斗这番话也让钱梦皋一时语塞。但他反应也很快,立刻摇头道:“我看钟科长将此事想得过于简单了。”

小主,

他顿了顿,道:“皇三子出生于十四年(万历十四年),按照太祖规矩,应该是十岁封王,二十岁就藩,那么皇上完全可以说要等到万历三十四年再命其之国……”

钟兆斗大摇其头,道:“钱科长,你我皆非寻常乡民,这种话就不必拿来说了。太祖爷的确有这样一说,可是事实上有多少藩王真是按照这样的年限来执行册封与就藩的呢?”

呃,这个的确不怪钟兆斗不拿朱元璋的“祖宗之法”当回事,因为事实上朱元璋自己都没做到。

朱元璋的儿子们,长子朱标册封太子是十三岁……这个姑且不论吧,毕竟太子比较特殊,和寻常藩王没有可比性。

那么看看他其余一些儿子,除了老二到老五是严格按照二十岁就藩来安排的,从老六起,就开始连续十三个儿子都没达到二十岁这个就藩年龄,其中最小的十五岁,最大的十八岁。

你太祖爷自己都做不到严格按照规矩来办事,后来的皇帝们自然也有样学样,封王和就藩的时间基本上就毫无规矩可言了。比如朱棣之子、赵王朱高燧,他封王之后过了二十一年才就藩,当时已经三十九岁。

如果说成祖那会儿已经太久远了,那么看看朱翊钧的好弟弟朱翊鏐吧,这位潞王殿下才两岁就封王了,但是二十三岁才就藩卫辉——朱元璋的所谓祖制在这儿一点用都没起。

另外还有个情况,是钱梦皋也好,钟兆斗也罢,他们这些人现在根本不可能知道的:原历史上朱翊钧不仅是把朱常洵一直留在自己身边不让其之国,他后来的其他儿子们也是同样的待遇,朱翊钧都一直不肯让他们之国。

朱常洵算起来还是朱翊钧在世时唯一一个被放出去之国的,当时已经是万历四十二年了,朱翊钧实在是被国本之争搞累了。

而在朱常洵之后,朱翊钧的另外三个儿子朱常浩、朱常润、朱常瀛则更夸张,直到朱翊钧驾崩都没让他们之国。直到天启七年三四月间,这三位天启帝的皇叔才得以密集之国,分别就藩汉中、荆州、衡阳。

所以总而言之,钟兆斗提出尽快迫使皇帝册封朱常洵为王并要求其立即之国,从大明的习惯做法上来说并无问题。

如此,球……哦,蹴鞠又被踢回了钱梦皋脚下。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曹面子”、“单骑照碧心”的月票支持,谢谢!

PS:表弟阳了,同时昨晚我儿子喉咙里似乎也有点声音不太对,今天白天打算观察一下。抗原试剂有限,还不敢乱用。唉,可能当爹妈的都有一种心思,祈祷病啊灾啊都冲自己来就好了,别找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