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6章 战争序曲(十)诈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200 字 6天前

另外,采纳麻承勋的意见还有两个好处。第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叶赫、哈达以及建州右卫的属军安心——你们看,我大明对你们多好,给我大明当狗的待遇绝对没得说啊!

第二个好处则是争取麻承勋的支持。麻承勋或者说其背后的整个麻家军跟随高司徒的时间可谓是一众将门里最长的,从当前的势头来看,也是高司徒最为信重的将门之一,与马家军在伯仲之间。

考虑到马芳只有三子,孙辈还没有什么太成器的,所以麻家军应该是高司徒麾下的头号将门。哦,不对,南方还有个刘家军极得高司徒信任,但刘家比马家的情况还差一点,因为刘显只有刘綎一个独子,虽然其极得高司徒信任,但论全家全族全军的实力,那就差了些意思。

小主,

当然,听说刘显的女儿一直住在高司徒府上,这个……咳,另当别论。高司徒总不可能派她出来领掌朝廷的经制之军。大明朝自有规制,她又不是西南土司,就算嫁给高司徒,能领所部也只能是高家家丁才对。

所以如果能争取到麻承勋的支持,三边系将门和宣大系将门在辽东的联盟一定会更加稳固,再加上麻家和马家还有联姻盟友这层关系,那么麻家一旦支持自己,马家应该也会支持,自己这个辽东副总兵的位置就算是坐稳了,想必这也应该是高司徒所乐见的吧。

战争从来都不只是战争本身,政治永远是绕不过去的槛。萧如薰决意已定,沉吟一会儿便表示采纳麻承勋的意见,下令多派探马并争取早些与科尔沁主力联系上,同时全军往西北方向疾进。

骑兵的行军速度其实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么快,什么日行百里之类绝不是常见现象,那样的高速属于奔袭,是很伤马的,一般只有在明确敌人所在并且离自己并不太远的时候才可能出现。

通常来讲,以速度着名的骑兵将领在作战中能达到的速度,一般也就一天数十里,如果是奔袭,少有的精锐骑兵能做到一百余里。如夏侯渊,当时曹军中流传着一句话,“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

换算成公里有多少?汉代的一里等于300步,1步等于6尺,一尺是23.1厘米,一里等于0.4158公里,所以夏侯渊的速度是:“三天207公里,六天416公里”,相当于每天前进70公里。而且这已经属于玩命了跑,后来夏侯渊之死其实也和玩命跑有很大关系。

其实别说古代骑兵,就算现代机械化部队,行军速度也没快到哪去。海湾战争时期,米军第7军从伊拉克军队侧翼防御薄弱部位,出其不意突入伊拉克腹地,机动约260千米,达成全歼伊军作战目标。

此次作战行动,颇似拳击动作中的左勾拳,后来被称之为“强力的左勾拳行动”。但在这次行动中,米军在战斗中行进89小时,机动260公里,平均每天的行进也不过就是70公里。

后来被吹得天花乱坠的八旗骑兵如何?实际上八旗不是纯骑兵,而是步骑混合部队,甚至其骑兵本身也多属于骑马步兵性质。所以,在决定命运的山海关之战前,八旗全军日夜兼程12天,在地图上跑了400多公里,平均速度也差不多就是每天35公里而已(本书中即日行70里)。

而蒙古骑兵就不是闹着玩了,其每天的平均行军速度最高能达到90公里。

这可不是无根据乱说,他们当年突击攻占北俄罗斯,只用了2个月零5天时间,每天的平均速度达到85至90公里;攻占南俄罗斯,只用了2个月零10天时间,每天进攻速度达到55到60公里;攻击匈牙利和波兰,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每天进攻速度达到58到62公里。

以上这些速度似乎还包括了作战时间,这就太惊人了一些,完全是古代版的闪电战。好在那是蒙古人最辉煌的时代所创下的战绩,现在的蒙古骑兵也已经达不到那个水平了。

不过,即便不如自家祖宗们厉害,但相比明军骑兵……或者说明满联军骑兵来说,此时的蒙古骑兵依然能占据一些速度优势,因此即便萧如薰广布探马,双方探马相遇时,两军主力之间也仅仅只剩百余里路,而当各自探马回奔禀告主力时,双方距离更是只有七八十里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