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9章 绝代双娇(下)【为盟主单骑照碧心加更】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247 字 6天前

第三阶段就不必多说了,补全外城内各项建设,把定南城真正建设完全。

而在三个阶段的建设同时,京华还必须全力以赴迁徙人口补充定南城——有城无人算什么城市?

但这里别有讲究:京华将会不公开地悄然控制定南城的人口比例。简单的说,就是暗中确保定南城的明人必须占据绝对优势。当然,考虑到实际操作中的各项困难,这个“绝对优势”暂时只是被确定在百分之七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至于“明人”具体是什么民族,高务实却不做任何要求。你是汉人也好,僮人也罢,乃至于苗人、瑶人或者甚至是安南血统的“归化汉人”,在定南城都统一被算作“明人”这一大类,唯一的要求就是你必须在任何时间都说汉话。

高务实坚持他的一贯观点: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以血统划分的民族,它是以文化来划分的。

“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在这一点上,高务实完全认可孔子的主张。

当然,他认为这种转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就好比安南的“归化汉人”也不是高呼一声“我是汉人”就能被京华认可为汉人了。

在安南实行的“归化户籍制”也同样被移植到暹罗,暹罗人愿意“归化”的,只需要完成汉语学习,然后通过如参军、纳献等方式完成各种名类的“社会贡献”,就能申请京华的考察,顺利通过考察即可成为归化汉人,享受与汉人完全一致的各种优待和社会福利。

刚刚穿越时还做梦“人人平等”的高务实,现在不仅早就抛弃了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甚至变本加厉,把人的等级搞出了越加复杂的划分。

作为安南人、暹罗人等原住民,高务实现在是一边严加控制,一边又给于其中的优秀人才以上升空间,使他们把人生目标从“打倒明人”改变为“成为明人”。

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这一招真是百试百灵——只要你的确又有大棒,又有胡萝卜就好。

暹罗可以很好的执行安南模式的移植,但勃固和南掌却有所不同。

勃固方面,高务实和黄芷汀需要考虑孟族人的反应,因为阿布拉邦陛下——哦,他现在叫夏慕明了——虽然原本只是京华自说自话推出来的“勃固国王”,但滇缅之战胜利后,他的地位得到了大明皇帝的确认。

朱翊钧已经正式册封他为“大古剌宣慰司宣慰使”——按照一般惯例,大明册封的这些外藩宣慰使基本都是对内自称国王的,大明也从来不会认真追究,只是他们进贡的时候落款要落某某宣慰使而已。

于是夏慕明一边作为京华当初的“盟友”,一边又作为大明的“顺臣”,地位就比较特殊,京华也不好完全不考虑以他为代表的孟族人的利益。

另外,孟族人在战争结束之后虽然在京华的“建议”下,以财政困难为由裁撤了很大一批“义军”,但现在依旧保留了两万人作为地方部队存在。虽说高思廉未必把这两万装备垃圾的民兵放在眼里,但多少还是要给点面子,毕竟两万壮丁一旦要是化为**,那也是不小的麻烦。

于是安南模式在勃固王国的推进就比暹罗慢多了,甚至连“归化户籍制”都暂时没有推出。至于移民方面……京华现在任务实在太重,光是台湾、安南和暹罗这三处,就已经让京华忙不过来了,一时半会儿又哪里顾得上缅甸?估计至少要等定南城建设完成,京华才会有余力考虑往缅甸移民。

最后就是南掌。南掌……唉,这地方真是听者伤心闻者落泪,实在是太穷了,而且光从地理上来看,就很不好发展。

现在这个年代,又不可能修高速、建高铁,高务实左思右想,觉得也只能利用水路来带动南掌的经济发展。

可是利用水路也不是动动嘴就行的,原本高务实已经把定南城定为将来中南半岛的核心城市,理论上来说南掌的经济最好能够和暹罗产生互动。

然而事实上这很难办,因为南掌国内虽然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但它们却大多往东流向了安南,或者先东再南,流向了柬埔寨。极个别有流向暹罗的河流,偏偏因为南掌是其上游,水浅而窄,并不适合通行运输性质的内河航船,顶多也就能使用些竹筏子——那管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