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九章 朱瀚,朱标大胜而归

民间向来敬仰英雄,此言一出,定能激起百姓对瀚王的无限敬仰与依赖。届时,我们再适时引导,让这份敬仰转化为对瀚王权势过大的忧虑,如此,朝野上下自会有人站出来,为陛下分忧解难。”

朱棣的眼中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阴鸷,但随即被一抹温和的微笑所取代,他轻声对谋士说道:“此计确实精妙,但需谨慎行事。

我们要确保每一步都走得滴水不漏,既要巧妙地在太子朱标心中种下疑虑的种子,又不能让父皇朱元璋察觉到我们的丝毫动作。民间舆论,如同一把双刃剑,既能为我所用,亦能伤人伤己,务必小心驾驭。”

谋士微微躬身,眼中闪烁着对朱棣策略的认同与钦佩,他细细分析道:“殿下言之有理,臣已精心布置,所选之人皆是口风紧、心思细腻之辈。

他们在散布言论时,会巧妙融合对瀚王功绩的赞美与对太子殿下能否驾驭如此重臣的微妙忧虑,让这一切听起来更像是民间自发的声音,而非人为操控。

如此,太子殿下自然会心生警觉,而陛下即便耳闻,也只会视其为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难以追查到殿下头上。”

朱棣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满意,随即话锋一转,语气中多了几分深沉:“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在朝堂之上布局。

你需秘密联络几位有才情的士子文人,让他们在撰写文章诗词时,不经意间流露出‘功臣当适时退隐,以保君臣和谐’的意味。

这些文字需含蓄而深刻,既能引起朝臣们的共鸣,又不会显得太过刻意,从而进一步在太子与瀚王之间构建起一道无形的隔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谋士听后,眼中精光一闪,拱手领命道:“殿下深谋远虑,臣佩服之至。臣即刻着手安排,确保每一步都按照殿下的布局精准执行,让这一切看似自然发生,实则尽在掌握之中。”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京城的青石板路。街巷间,茶馆、酒楼、市集相继开门迎客,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在这喧嚣之中,四皇子的谋士精心编织的谣言,如同春日里不经意间飘散的柳絮,轻轻柔柔地落入了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

城东的一家老茶馆内,茶香袅袅,几位茶客围坐一桌,享受着这清晨的宁静与闲适。

其中一位年长的茶客,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对同伴们说道:“诸位可知,近日京中流传着一则秘辛?”众人闻言,纷纷竖起耳朵,好奇地凑近。

“说来听听。”一位急性子的茶客迫不及待地催促道。

“你们可曾记得瀚王朱瀚?那可是咱们大明的守护神啊!”年长的茶客压低声音,眼中闪烁着敬畏的光芒,“想当年,瀚王驰骋沙场,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让北边的蛮子闻风丧胆。没有他,哪有咱们今日的太平日子?”

“哎呀,瀚王的事迹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另一茶客接话道,“只是,如此大功之人,太子殿下真能驾驭得了吗?”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几分忧虑。

“正是啊!”年长的茶客叹了口气,“瀚王战功赫赫,威望极高,太子殿下虽英明神武,但毕竟是初出茅庐,二人之间若有分歧,只怕……”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但言下之意已不言而喻。

“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有点担心。”旁边一位看似文弱的茶客忧虑地说道,“大明可不能因内讧而动荡不安啊!”

“是啊,是啊。”众人纷纷附和,议论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莫名的紧张感。